重点实验室建设20周年导师巡礼--“大家长”冯老师

文摘   科学   2024-12-02 21:29   天津  
冯银厂教授,理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大气重污染成因与防治联合攻关天津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总体专家组成员,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特邀常务理事、大气环境分会常务委员及副主任委员等。

冯老师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主导制定了包括《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城市扬尘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在内的多项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出版专著三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担任杭州亚运会、青岛上合峰会、武汉军运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总理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与地方科技支撑项目。主导研发的源解析技术体系、软件与编写的相关技术规范为国家大气组分网的构建和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以来,技术成果支撑了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的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工作,并在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三部委”论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决策支撑报告获得了中央领导的批示。他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评估研究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选为封面文章。“大气颗粒物精细化来源解析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的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显著提升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定量化与精细化水平,并推动了我国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和业务化。多次受生态环境部邀请,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超过500人。2019年,他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奖。

勤奋努力,全年无休,对问题深刻的持续的思考与对客观真理的不断求索,是冯老师一直以来的工作状态,有时为了梳理一个科学问题,能持续思考十几个小时。有位校友形容很到位,“当遇到难题时,冯老师往往会轻轻靠在椅背上,点上一根香烟,缜密的思绪便随着烟气逐渐飘散开来”,似乎一切问题马上就都有了答案。“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在学生眼里,冯老师是一位兼具严谨与温情的良师益友,他不仅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指导学生,更以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影响着每一位学子,像慈父一样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开导和指导。在研究上,冯老师要求学生刨根问底,倡导批判精神,培养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指导者,总是询问学生的需求并提供帮助。正如一位博士毕业生在致谢里写的,冯老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学识渊博,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风度翩翩,似松立高山,不挠不屈。讲经论道, 言辞犀利,直指人心;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其人格魅力,如磁石吸铁,令人敬仰;真乃教育之楷模,大家之典范也。师曾亲示我真学之貌,传我方法论、逻辑与科学之真谛;更授我最重之思维蜕变”。作为实验室的“大家长”,他推崇课题组的家文化,提倡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和联系,使重点实验室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冯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引导者,他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教会学生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他的教诲和影响,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

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冯老师带领团队实现了实验室的跨越式发展,从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上百人的大团队,在读博士生30余人、硕士60余人,重点实验室逐渐建成了自有大型实验中心、多数值模式平台、综合立体观测超级站等战略性软硬件平台,围绕国家迫切需求,发展了多种精细化源解析技术与软件平台,实现了多尺度的落地应用。在冯老师的战略领导下,团队将更加奋发努力,争取早日将重点实验室建成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技术高地与人才高地。

最后,引用冯老师常说的几句话,唤醒毕业生们的回忆,警醒在读的各位青年才俊。

“你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用两分钟讲清楚你的研究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研究目的”

“最需要改变的是思维方式”

......

公能大气
讨论PM2.5成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