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科大马建中/吕斌/高党鸽 Small:基于PPy/NiCoAl-LDH改性棉织物-实现储能、电磁干扰屏蔽和光热转换的有效集成

文摘   2024-11-15 14:47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纺织品在满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需求方面面临着挑战。集储能、电磁干扰屏蔽(EMI)和光热转换于一体的多功能纺织品有望缓解这一问题。棉织物由天然生物质材料纤维素编织而成,凭借特殊的舒适性、柔韧性和耐用性在众多纺织品中脱颖而出,是研发储能材料、构建电磁屏蔽网络和实现光热转换路径的理想载体。然而,由于传统棉织物储存和转移电荷的能力较差,光热转化效率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马建中教授、吕斌教授高党鸽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集优异电气性能、先进热功能和卓越耐用性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棉织物(PPy/NiCoAl-LDH/Cotton)。该研究通过在棉纤维上引入镍钴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Al-LDH)纳米片阵列,进而原位聚合生长连续致密的聚吡咯(PPy)。PPy的氨基能够与NiCoAl-LDH及棉纤维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确保了功能材料不易从棉纤维上脱落,赋予棉织物优异的耐用性。同时,PPyNiCoAl-LDH附着在棉纤维上形成独特的分层阵列结构,提高了活性位点的密度,增强了棉织物传输和储存电荷的能力,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实现了电学性能和光热性能的协同提升。PPy/NiCoAl-LDH/Cotton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储能能力(在5mA cm−2电流密度下具有754.72 mFcm−2比电容;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达80.95%),将其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展现出高的功率密度(0.23 mW cm−2)和能量密度(20.83 μWh cm−2)。此外,PPy/NiCoAl-LDH/Cotton还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38.83dB)和光热转换性能(70.2C1000mW cm−2)。即使经过3,000次摩擦和2,0000次弯折后,该多功能棉织物仍然表现出良好的电容保持率(85.24%74.67%)、电磁干扰屏蔽率(25 dB以上)和可见光区太阳吸收率(91.2%),在电化学储能、电磁干扰屏蔽和个人热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作以Multifunctional Wearable Electronic Based on Fabric Modified by PPy/NiCoAl-LDH for Energy Storag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上(DOI: 10.1002/smll.202402510)。


1 PPy/NiCoAl-LDH/Cotton的制备路线示意图


2 (ZIF-67)4/Cotton, NiCoAl-LDH/CottonPPy/NiCoAl-LDH/CottonSEMTEMEDS照片


3 PPy/NiCoAl-LDH/Cotton的结构表征和可穿戴性能


4 PPy/NiCoAl-LDH/Cotton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下的电化学性能


5 PPy/NiCoAl-LDH/Cotton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6 PPy/NiCoAl-LDH/Cotton的电磁屏蔽性能


7 PPy/NiCoAl-LDH/Cotton的光热转换性能


该论文陕西科技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通讯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吕斌教授高党鸽教授。硕士研究生陈肯为学生第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陕西省三秦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持计划(2021TD-1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专项支持)(2023JC-XJ-12)的资助和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2510


相关进展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鲍艳教授、张文博副教授 AFM:基于各向异性应变子传感器和应变不敏感压力子传感器的多种机械刺激识别型多维传感器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吕斌教授、高党鸽教授团队 Small:基于制热模式可调控的Janus纺织品实现寒冷天气下的精确人体热管理

陕科大高党鸽教授、马建中教授团队《ACS AMI》:利用废革屑水解物制备高吸收低反射、多功能柔性电磁屏蔽纳米纤维薄膜材料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Green Chem.》:开发抗菌性的水性香草醛-丁香酚-丙烯酸酯细乳液,作为石油基苯丙乳液的新一代绿色替代品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课题组在橡胶基复合发泡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陕西科技大学陈咏梅教授和马建中教授特约综述:基于天然高分子的导电材料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件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科锐新材料研究所
介绍陕西科技大学马建中教授团队——科锐新材料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reative Materials,简称ICM)的研究动态,包括水性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轻纺化学产品的技术与应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