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号:qshd101(青山)☯
每到宫观庙宇,我们经常会听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说词,初听我们大约知道这是在说前后左右以及对应的动物的关系,仔细咂摸一下,青龙、白虎、朱雀一听就明白是指什么动物,那这玄武又是什么?它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玄武和武当山的不解之缘。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周易 系辞上》
玄武是上古四灵之一。
古人仰观天象,俯视地形,据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定方位,厘四时,推节气,是故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
“四象”上以星宿分天;天分四宫,四方星座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名,是谓二十八宿“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下以灵兽应地,故龙吟于渊而春生;雀鸣于林而夏到;虎啸于山而秋仲;龟藏于潭面冬至。是故青龙掌春,朱雀管夏,白虎据秋,玄武主冬。四灵象天法地,上应四象,下应四时,故此又称四神兽。
四灵神兽具体到玄武,在最初对应的具体形象只是——龟。
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礼记·曲礼上》
玄者,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黑中带红,因为颜色模糊,又引申为深奥、玄妙之意。所以老君在谈到什么是道的时候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武本义玄冥,在上古文字中两词通假互用。冥就是阴的意思。龟甲色黑而善卜,最早的文字和卜辞都是刻在龟甲上的,夏商时期,玄冥的本义就是对卜兆玄龟的形容。所以,最初四灵神兽玄武对应的形象就是龟。
但又据《中国天文考古学》专家的考证,夏商至春秋时期,最初的四象系统中的玄武,竟然不是玄龟,而是黑鹿。专家的依据是,春秋时期虢国出土的铜镜上四灵兽是左龙右虎,上鸟下鹿,而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漆盒,北方七宿刻画的是两只鹿。不过北方神兽所谓鹿的形象非常短暂,春秋末期,玄龟很快成为取代鹿在四象系统中成为灵兽。
我们常听到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样的说词最早见诸史料记载,是在成书于汉武时的《礼记》卷三《曲礼上》:
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汉代郑玄解释道: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
《吴子·治兵第三》讲到三军进止时说:
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在下
《十三经注疏》上写的更详细些:
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又曰:“旒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
这几段记载的核心意思就是,其一,古代行军队列、排兵布阵是按照“四象”在天空的方位来布置的,以明示东南西北,统一指挥;其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镇军压阵之兽,行军时绘制在军旗——“旒”上,即“招摇在上”,以镇军心,鼓舞士气;
而《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在谈到为什么要绘四象于旌旗上还专门解释了四象神兽的特点:
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
这个时候,玄武对应的具体形象已经由单一的玄龟演变成龟蛇并现。
事实上,不仅是行军队列,古代仪仗有严格的旌旗制度,天子的政务处理,一年四季的住行都会有不同的旌旗予以区别,以显示王的尊严。而四象神兽便是旌旗上的“主角”。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旐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周礼·春官·司常》
彭卫民先生在《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中根据《礼记》文献绘制了天子五旗五路等差表,展示了司常通过9种不同旗帜的、徽号、长度、颜色代表天子所要面临处理的不通政务。
大常绘日月图案其色纁黄,象征尊贵之意,斿数为十二,所有旗帜中斿数最多,长度最长;大斿绘交龙图案,旗色为青,斿数为九;大赤绘乌隼图案,其色为赤红,斿数为七;大白绘熊虎图案,其色为白,斿数为六;大麾绘龟蛇图案,其色为黑,斿数为四。在不同场合不同时节,天子所配有的旗都通过不同的形状不同长度来表征天子面对的不同政务,比如玉路用于祭祀,金路用于会客、分封同姓;象路用于朝政、分封异姓;革路用于战争,分封四卫;木路用于田猎,分封藩国等。
不仅如此,天子一年四季住在什么地方、走什么路、驾什么车也有专门的旗帜予以区分。通过上面的天子驻跸仪仗表可以看到,天子于孟冬三月,分住玄堂左个、太庙、右个,坐玄路而驾铁骊,用玄旗,因夏朝尚黑色,即所谓“大旒为夏制色黑,谓之大麾”。
由此可见,冬藏万物,玄武四时主冬季,天子要住玄堂,坐玄路,用玄旗。古人是严格按照四象来分制礼仪的。通过这些史料,玄武对应的具体形象已经演变成龟蛇,不论是在王室的大麾上,还是在军队的旌旗上,都呈现的是龟蛇的图案。
玄武作为四灵之一,已成为主北主冬的代表和象征。并且从初始玄冥占卜之意开始慢慢扩大他所指征的内涵。
到了西汉,学者刘安将此前的各类学说融汇一炉,编撰成集大成的《淮南子》一书。将五行、五色、五音、灵兽等做了系统的总结。玄武所代表的含义逐渐变得丰富而具连贯、统一性。
大约从东汉起,玄武形象慢慢趋向龟蛇合体,开始出现神化的倾向。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屈原《九怀》“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为“玄武步兮水母,天龟水神侍送余也”,他将玄武解释成水神。《重修纬书集成》也认为玄武是“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作为水神的玄武在古代颇受人们重视和信仰。
而王允更是在《论衡 物势篇》写“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直接说玄武这四灵是“天神下凡”。玄武意为北方之神。
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开始出现龟蛇缠绕的意象,其辞曰:“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阴阳相生的寓意又将玄武看做生殖之神和司命之神备加以崇拜。
玄武神性化的趋势为人格化玄武的出现做了铺垫。尤其是六朝后道教兴起,玄武崇拜的原动力变的更为强劲。
据武当道教学者杨立志先生考证,至迟唐中后期,民间已有《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简称《神咒经》)流传 。经书以妙行真人与北极紫微大帝问答的形式讲述了玄武神出身为玄天圣祖八十二化而成,投胎于静乐国王宫,后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得道飞升。《神咒经》成为后世种种玄武神迹的蓝本。
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载:
玄武本北方之神,祥符间,避讳改真武,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自后奉事益谨。其绘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焉。
从四象的灵兽到天精下降,到各种自然神,再到人格化的玄武修炼成神,龟蛇变成玄武的护法,玄武自身形象完成了龟蛇-人-神-龟蛇护法的流变循环。
镇守北方的大神为什么会成为武当山的主神?或者说,最初玄武修道的故事为什么放在了武当山?
还要从武当山这座山说起。
八百里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一柱擎天,宛如一把仙剑直刺云霄,周围诸峰,皆似颔首,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又似围绕仙剑的熊熊火焰在燃烧。天柱峰和其侧山峰构成一直浮在云海的巨大神龟,天柱峰像龟背,侧峰像龟首。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武当山,一曰太和山”。古代把阴阳会合、天地冲合的元气称作“太和”。因七十二峰又似火焰,而玄武为水神恰好水火相济,契合太和。
《图经》亦称:“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所以武当山别名又称仙室山。自先秦以来,历代也多有修道之士在武当群山中隐居修炼。
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乾兑发原,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
——《道藏 传记》
武当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道经解释为:“地轴水精神龟,天关火精圣蛇”,而玄武形象恰为“龟蛇合体”状,与武当山山势天然契合,因此人们认为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武当山也因此而得名。
武当山方圆八百里,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远离尘世之喧嚣而适宜隐居修道。有诗赞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三十六岩多隐士,葬在吾山骨也青。”
武当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堪称理想修道之地,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宋明以前,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不便,加之历代有高道修真闻名,所以又充满了独处一隅的神秘色彩,完全称得上为玄武预留的一块理想的修炼圣地。
唐贞观年间均州刺史姚简就奉旨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且早有众多修道之士在武当山修道,唐后期陈抟老祖在五龙辟谷清修,声名远播,对后世影响甚大。这也是《真武神咒经》开始在民间滥觞的时期,为玄武故事落地武当打下了基础。
到了宋朝,《混洞赤文》完整的呈现了“元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下降托胎成静乐国太子,后入武当山修道成仙的故事开始流行,真武信仰已然成型。以真武为主神崇拜的武当道教也开始兴盛发展。
为避圣祖赵玄朗讳,玄武在宋大中祥符五年改称真武。宋代是一个兵灾不断的朝代,真武是北方之神,又是武曲之神,号称北方真武将军,因此行伍士卒多信奉真武以求其庇护。
宋真宗在天禧二年加号真武将军曰:“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宋仁宗更是将真武奉为“社稷家神",当时的道士也刊布了许多关于真武的道经,并宣称真武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并在武当山得道飞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间许多民众都信奉真武真君,武当山也因此成为真武信仰的圣地。宋宣和年间,武当道众创建紫霄宫奉祀真武真君,徽宗予以“敕额文据”。绍兴辛酉年(1141),茅山高道孙寂然入武当山兴复五龙诸庙观,数年之间,殿宇悉备。
玄武经过出生、修炼等人格化过程,最终成为武当道教的主神,尊为玄天上帝,在显赫之位享受人间香火。所以,在武当山各大宫观中,主(大)殿最显要位置都供奉着玄天大帝。而青龙、白虎虽说也各自有自己的人格化过程,却降为武当山各宫观守山门的”门卫“,人们可以看到各宫观前殿(一般称为龙虎殿)左右或座或立,均有青龙、白虎日夜守护着山门。
接下来就是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的典故,完全是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在长达300华里的建筑线上,鬼斧神工的布局了2000多间庙房,武当山终成皇家道场。这应该算中国最早最精妙的实景秀吧。南建武当大都已经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唯一需要提下的是,孔德先生《武当道教玄帝信仰的起源试析》一文中谈到,他断定玄帝信仰在上古武当山地区一定有一个真实人物的原型,这个人就是静乐国(在它看来不过是一个原始部落)酋长的儿子,静乐国擅巫术,太子想超过父亲,就在师父紫元君的指引下到师父的修炼地太和山,潜心修炼,终于修成超强的功夫,征服了周边汉水流域的其他部落,后人崇拜他的武功,建立了以太和山为核心的统一的大部落,后便称作武当山了。
孔德先生说这个故事在道教发展过程中被演义成玄帝修道的传说。玄帝信仰就是一个人到神的塑造过程,然后再由神教化人来传播道教信仰的过程。
▲点击上方“道缘天下”关注
(学道修行,道学资讯平台)
▲点击上方“道医养生”关注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