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二十四节可以说是时间的一把尺,物种的习性跟随自然的节律产生变化,节气也深深影响着生物的时钟。
身边草木虫兽,皆是自然的使者,传递着周围环境的讯号。劲草嘉年华和伙伴BetaLabo带你一起,趣味认识二十四节气,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翻开隐藏其中的小秘密!
抱歉占用公共资源,谨此声明:本蛤自始至终未曾意图食用天鹅肉,任何有关言论均属不实传言!
随着寒潮和强冷空气一次次来袭,全国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常在小雪节气前后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雪后的大地显得格外寂静,在古人看来,此时天地间停止了交流,万物因此失去生机,进入冬藏的阶段,也就是七十二候中的:“小雪,三候闭塞而成冬。”
二十四节气「小雪」中的「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
三候闭塞而成冬
本月明星物种:中华蟾蜍
暗藏毒腺的小财神
冬眠是许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少数哺乳动物度过严冬的秘诀。尽管“冬眠”听起来像“睡大觉”,但与真正的睡眠有很大区别。
冬眠时,动物会将新陈代谢调至最低,心跳和呼吸都减缓至难以察觉的程度,仿佛是在死亡边缘徘徊。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抵挡冬日的寒冷和食物匮乏。
中华蟾蜍就是一种在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拥有冬眠本领的小动物。它们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相信不少朋友都在公园的池塘附近见到过它们的身影。
中华蟾蜍:看我的身材,多么威武雄壮!
来源:ChinaHerper
其貌不扬的小神仙
中华蟾蜍外形“粗犷豪迈”,扁平的脑袋上顶着一对突出的大眼和一张横跨整张脸的大嘴巴。虽然它们与青蛙相似,但因骨骼结构不同,蟾蜍的前肢更为强健,因而更偏爱爬行而非跳跃。
中华蟾蜍:我们走路都是很优雅的!才不像那些“跳梁小蛙”
来源:Wildlife of Korea
中华蟾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背上密密麻麻的疣粒,它们的御敌法宝“蟾蜍毒素”就储存在这里。虽然影响颜值,却能在关键时刻大显神威。
这些疣粒中最发达的一对位于眼睛后方,称为“耳后腺”。当蟾蜍遇到危险时,会从耳后腺分泌毒素,刺激敌人的迷走神经,影响其心脏功能,让对手瞬间后悔惹上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
眼睛后方两条超大的突起就是“耳后腺”
来源:DrewHeath
蟾蜍不仅皮肤含有毒素,它的肌肉和内脏中也有毒。不过一般只有吃下去才会导致中毒,并不像一些传闻中所说的,仅仅摸一下就会长出和癞蛤蟆一样的“癞”来。
(温馨提示:在野外对于不了解的动植物还是少碰为妙!)
这些乳白色的物质就是从耳后腺分泌出的蟾蜍毒素,千万别碰!
来源:Brave Wildness
这么一个其貌不扬、浑身毒素的小动物,怎么和神仙扯上关系呢?
早在石器时代,蟾蜍凭借强大的繁殖能力,被视为神秘的生殖象征,成为早期人类崇拜的图腾。
6100~5600年前的姜寨遗址鱼蛙纹深腹彩陶盆
这位祖先一看就是灵魂画手!
来源:互联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蟾蜍的象征意义不断演变,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与月亮、永生等神话元素融合。
在汉代画像石中,月亮上捣药的不只有玉兔,蟾蜍也很卖力呢!
来源:互联网
到了明清时期,《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说金蟾能吐出钱,广施财运,因而成为百姓心中的小财神。
蟾蟾来给大家送财来啦!
来源:互联网
冬日的“神隐”
中华蟾蜍的冬眠行为无疑为它的“神仙人设”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蟾蜍开始准备进入冬眠。它们通常会选择石头下、森林落叶堆或腐殖质层的天然小洞藏身。有时,也会在松软的土中或水底挖个小坑,将自己埋进去,以躲避表层土地霜冻。
蟾蜍是用后腿挖洞。挪一挪扭一扭,就藏到土里啦~
来源:Spiderfish1337
冬眠时,中华蟾蜍的体温降至约2摄氏度,近乎一团小冰块。此时,它们将大部分呼吸任务从肺部转移到薄而湿润的皮肤,通过皮肤进行最低限度的气体交换。从外表几乎看不到任何呼吸起伏,仿佛失去了生命。
在不理解冬眠现象的古人眼中,等到春天蟾蜍再次苏醒时,就像见证了“死而复生”的神迹。
安安稳稳睡大觉!
虽然人类不会冬眠,但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也会让我们感到昏昏欲睡。
收藏这张小雪节气卡,愿你在这个冬天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小窝,可以安安稳稳睡到自~然~醒~~
本月「小雪」纪念卡片+限定贴纸来啦!
本期问题是:
看完文章的你有思路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ᴗ<✧
特别 致谢
科学审核:原乡生态
撰文 | 海兔
版面编辑 | 虫冉、多肉
转载|劲草嘉年华
本文转自公众号:BetaLabo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