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保县燕峒乡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搏,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强力推动下,基层立法联系点法治建设深入人心,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立法连心民意昌,薯香果硕满庭芳;宜居环境人欢畅,燕峒新篇韵味长。▲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法律知识“码上取”部分
德保县燕峒乡作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承载着连接民心、汇聚民智的重要使命。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悉心指导下,燕峒乡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如火如荼,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巧妙创新运用“加减乘除”法,不仅健全了体制、拓展了格局,更创新了理念,推动了基层立法工作的提质增效。在这里,立法信息征集不再是高悬于空中的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心中,成为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桥梁。自联系点设立以来,燕峒乡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期盼,积极参与到立法信息征集的每一个环节。每当立法信息征集任务下达,信息采集员以及辖区群众便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或围坐在村头的树下热烈讨论,或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各抒己见,从田埂之畔至农家屋檐,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法治的敬畏与憧憬,踊跃投身于立法信息征集的每一个细节。从一次次征集意见座谈会的热烈讨论,到实地调研的深入细致,再到75条宝贵意见的汇聚整理,每一步都凝聚着燕峒乡人民对法治建设的深情厚谊。为了进一步提高立法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燕峒乡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原来“2+2+7”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126”融合发展工作模式。这一模式以法律法规条例征集草案为核心,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立法信息采集点两个平台,广泛汇聚人大代表、职能部门、法律顾问、行业代表、村两委和群众六大立法信息采集对象的力量。在“126”模式的推动下,立法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多角度、全过程。同时,燕峒乡依托区人大的帮扶,精心策划并建成了独具匠心的乡府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弘扬法治精神的新地标。广场深度融合法治教育、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犹如一座法治灯塔,照亮群众的心灵之旅。“以案说法”,通过图文并茂、案例解析等形式生动展现,让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法伴人生”展区,以年龄轴为主线,精准对接不同人生阶段的法律需求,让法律知识伴随每个人成长;“树说”经典,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古代法言警句融入自然景观,让干部群众在休闲散步间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法律知识“码上取”和法治宣传角,更是创新了法治宣传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法律知识,体验法治魅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法伴人生”展区
在燕峒乡绘就产业发展的版图上,自治区人大机关不仅是资金协调的坚强后盾,更是派遣了驻村工作队员,为燕峒乡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让特色产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白皮紫薯和百香果成为了这里的特色产业,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驻村工作队员和人大代表正在将丰收后的白皮紫薯装盒
白皮紫薯,现代田园的双色潮流符号,以科技培育的白皮包裹着自然馈赠的紫心,甜糯口感与现代审美在燕峒乡完美融合。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金色纽带,打造保堂、联章、平安千亩白皮紫薯核心圈,规模化的发展,真正让紫薯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壮大”。而“罗兰飘雪”品牌随着紫薯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更让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紫薯产业的发展中,人大代表们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从育苗到种植、从技术培训到品牌打造、从原材料到深加工、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直播销售,他们用心血浇灌着这片紫薯的沃土,助推白皮紫薯产业发展多维度、全链条、全覆盖。如今,“罗兰飘雪”品牌白皮紫薯已声名远扬,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的“2024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好吃红薯’品鉴会”金银奖的成绩走出燕峒,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带动了300余户群众种植,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大幅度提升了群众收入。▲群众在分拣采摘后的百香果
百香果,这藤蔓上的味觉使者,同样不甘平凡,以其层次分明的独特口感,赢得了极佳的声誉。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关怀下,乡政府积极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让百香果在燕峒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积极推动联农带农政策,建议基地用工用人不出本地,积极为农户争取工作岗位,推动村集体与群众收入实现“双增收”。如今,百香果也成为燕峒乡新兴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一把铁铲”延伸“一把扫把”“一次筹集资金”3个1治理模式,使得百岩屯成为燕峒乡村治理“模板”。这里,由网格员组织屯级理事会与村民合力,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极大改善,从“牛粪遍地”到“美丽庭院”转变,让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百岩
昔日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如今已蜕变成坚实平整的水泥路,600米的路基回填与1500平方米的道路及巷道硬化,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两座崭新的污水治理站拔地而起,DN225与DN305双壁螺纹管如血脉般延伸至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污水排放问题,清澈的水流再次在村间潺潺流淌。这一切得益于区、市、县人大机关的协调帮扶以及县、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调整,更离不开村民们的积极参与和自治管理。他们不仅自发组织监督工程质量、维护道路清洁,还实行“一屯一理事会”自治治理模式,树立“红十条”“黑十条”村规民约,主动参与各项整治工作,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使得百岩的“美颜”锦上添花。▲干群在清理水塘里的水草
村民自治的加入,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的百岩屯,道路宽敞平坦、环境整洁优美、生活便利舒适。村民们通过自治管理,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水平,还增强了凝聚力和归属感。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看那炊烟袅袅起,乡村换了新衣裳,小桥流水人家旁,笑语盈盈话短长。科技种田显身手,丰收硕果满枝头,乡村振兴路上走,幸福生活万年长。”而今,燕峒乡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让燕峒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持续关注和帮扶下,燕峒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编辑:黄桂春
责编:黄洁桃
总编:赵飞云
总监制:陈仁宝
编制:德保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dbxr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