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社坛·新街子这个店是宣传夹江年画非常好的一个窗口。”张荣强说,南来北往的游客来到这里,看着精美雅致的夹江年画张贴在老宅,儿时记忆喷涌而出。
夹江木版年画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一样,经历了时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也曾面临传承危机。
自2010年起,张荣强走访大量民间手艺人,不断寻找相关资料,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终于成功恢复夹江年画的木版套色印刷技艺,复刻出《鲤鱼跳龙门》《福禄宫》《荣华富贵》《财源涌进》《陈姑赶潘》等近30张经典年画作品。
2024年,夹江年画《元亨利贞》被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评为50个四川特色伴手礼之一。夹江年画《鲤鱼跳龙门》荣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百佳推优”年度排行榜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如今,夹江年画在张荣强等非遗传承人的匠人匠心之下,涅槃重生。
“从事夹江年画非遗传承工作十多年来,我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好几次都差点坚持不下去。” 张荣强感慨万千地向记者讲述,好在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冯骥才先生、清华美院的教授、四川美院的教授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帮助,夹江年画获得肯定,也是这份认可,让他坚定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曾经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夹江年画,现在焕发着新活力,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学生纷纷走进夹江年画研究所,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夹江年画非遗课程开始深入夹江县中小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张小小的年画,逐渐融入了百味五彩的生活,如枯木逢春,迎来它崭新的生命。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春节申遗的过程中,四川省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阆中春节文化相关内容参与申报。
夹江年画,是时间的低语,是历史的回响。夹江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老的门神画到现代的创新题材,每一幅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寓意。夹江年画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传递。
方寸之间
我们在非遗里遇见传统年味
迎新春
门上张贴的夹江年画
增添节日喜庆的氛围
是辞旧迎新的时刻
也是对家的依恋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更是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儿的眷恋
年越来越近
我们不妨从传统的温情里
寻找那份属于中国人的年味儿
来源:夹江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楠 唐俊佳
编辑:王楠
校稿:董梦雅
责编:季利萍
副总编:王婷
总编辑: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