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青山圣水 大美新城”
深秋的大青山层林尽染,姹紫嫣红,从空中俯瞰,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各种色彩交织辉映、雄浑壮观、令人迷醉。
谁能想到,这座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秃山,在一代代青城人不懈努力下,变成了如今“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万亩林海。
哈拉沁生态公园
为切实恢复大青山“山上、山下”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并在大青山“山上”建立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山下”实施了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治理面积的不断增加,彻底改变了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状况。
实践,书写了厚重答卷;时间,见证了大青山的美丽蝶变。
植绿防污再造青山葱茏
历史上的大青山曾经是林茂草丰、河水长流的秀水青山,有高山千仞,岚光翠霭。《归绥识略》把大青山形容为“画屏森列”。可随着长期采矿和过度放牧,树木萧瑟,河水断流,风大时,这里就成了巨大的“扬尘器”。曾经的盛景满目疮痍,只剩下一片荒郊野岭。
为重现百年前的“画屏森列”,让生态破碎的疤痕痊愈,让青翠漫山遍野。呼和浩特市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升首府生态能级,筑牢首府生态屏障。
敕勒川草原是距离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
走进新城区保合少村往北的“三北”防护林,新城区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大队队长郭瑞明带着队员们正在进行林区日常抚育管护。这片2000亩的林区是呼和浩特市80年代初第一期“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经过40余年用心尽责的抚育,种下的油松、樟子松等幼林已长成为郁郁葱葱的林海。
“大青山上的防护林是我外公外婆当护林员时种下的,后来我的舅舅和我也回到大青山,成为守护这片青山的‘卫士’,承担起了护林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救援大队90后队员张强说起这片大青山时,笑称这是从祖辈“传”下来的责任。
如今,守护好这片北疆林海依旧是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行走在哈拉沁生态公园和其外围的道路上,人们或步行或驱车,三五成群,开心赏景。“听很多朋友说过现在的哈拉沁生态公园建设得很好,但一直没时间来看看,刚好最近有外地朋友过来,也带他们领略一下北国风光。”正在游园的市民张女士感慨,大青山前坡如今“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得她们这些“老呼市”人都惊叹不已。
来到哈拉沁生态公园必然少不了要看看公园里面的沙坑改造景观,都想亲眼目睹一下昔日的大沙坑蝶变成公园的美景。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区分局副局长曲耀强告诉笔者,哈拉沁生态公园原址是个采砂地,取沙后形成了“沙坑”,生态环境很恶劣,污染企业多,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后,这里“因地制宜”改造成了“沙坑景观”。“从2013年开始,新城区委、政府便对前坡的一些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先后拆除取缔混凝土搅拌站、畜禽养殖场、木器加工厂、水泥制品厂等污染企业,清除后在空地植树种草,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几年来持续打造,基本形成青山掩映、绿水环绕的环境。”曲耀强说。
现在,当人们再次走进这里时,沙坑已经被建成拥有人工湖、景观平台、木栈道、凉亭外加120余万株苗木的下嵌式生态公园,可谓景象丰盛、野趣盎然。
哈拉沁生态公园的蝶变只是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大青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
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于2012年启动,北至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南界、南至京藏高速公路,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新城区占127平方公里。
12年来,大青山前坡新城区段全力优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修复退化草原1.5万亩,改造国土生态绿化带4.1万亩,累计义务植树125万余株,建成敕勒川草原、5万亩雅玛图森林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等生态保护绿化工程项目,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
林草覆盖率的提升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使得生态系统自循环能力得以恢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环颈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红隼、野兔、狐狸等许多久违的野生动物也回归草原。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达到142.2万亩、草地面积17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大青山已然成为呼和浩特市“绿肺”和北方天然生态屏障及区域性的生态廊道。
野趣盎然绿色发展显成效
在呼和浩特市的东北方,大青山就像是一条项链,点缀其上的各处风景如同珍珠一般璀璨耀眼,其中最美的当属敕勒川草原这颗“明珠”。不少远方的游客都是因为它而爱上呼和浩特。
“在做来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攻略时,就决定一定要来敕勒川草原玩一玩。本以为就是草原的样子,骑骑马、拍拍照就没什么了,没想到这里好玩的这么多。”为了庆祝考上理想的大学,南宁姑娘王倩倩跟好朋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呼和浩特市。“不虚此行”,是她们对呼和浩特市最高的评价。“来这里很方便,坐着公交车就到了。吃的、玩的、逛的一应俱全,我们本来是想在这拍照打卡完就走,可是已经来了一上午了,完全没逛够。”最让王倩倩意外的是散落在敕勒川草原各处的打卡地标,不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
草原上,化着精致妆容、身着民族服饰进行旅拍的游客随处可见,蓝天、白云、草原和蒙古包成了他们的最佳拍摄背景。大家在草原上骑马、射箭、跳舞,感受草原文化魅力的同时,将草原的韵味和自己的身影也永久定格在镜头中了。
让我们一起相约去大青山看日出
今年盛夏,在呼和浩特市定居了18年的白俄罗斯人奥莉佳迎来了她阔别已久的家乡亲人。“我带他们去敕勒川看草原,去水磨村围炉煮茶,去九龙湾玩漂流,还去大青山上看了日出。”奥莉佳说,去年大学生凌晨“爬青山看日出”火爆全网的时候就想来,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来成,今年补上了这个遗憾。
“还记得我刚来呼和浩特的时候,每到春季的大风天,市区都会迎来漫天黄沙,更别说有什么绿水青山了,想看草原都需要去其他盟市才行,但是你看现在,我们自己就有山有水有草原啦!”谈起呼和浩特市的生态变化,奥莉佳竖起了大拇指。“也正是因为呼和浩特市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才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呼和浩特市的心。”她说。
生态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印证了呼和浩特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准则。围绕大青山敕勒川,以前坡生态绿带为轴线,推进生态样本存储空间、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科技旅居等项目建设,持续丰富区域科普教育、商贸会展、精致露营等文旅业态,助推“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的金山银山
大青山绿了,山脚下的村庄美了,村里的村民富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如今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也跟着越来越好。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这是居住在大青山脚下的村民们的心里话,家乡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日子自然越过越甜。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心中最美的日出。”2023年的这个热搜,让大青山脚下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水磨村火爆全网。
雅玛图森林公园
“以前咱们山上啥也没有,光秃秃的,风大了还飞沙走石的,怪吓人嘞,撂荒地更是一片连一片。”水磨村村民李永刚回忆起过去,感慨良多。“随着咱们大青山生态的不断修复,山是越来越绿,游客也越来越多。后来村里人才知道,咱们村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咯,好多外地游客都会把咱村当作旅游打卡地。”他说。
“咱们祖祖辈辈当农民,谁想到会有一天端起了‘文旅’的金饭碗嘞。”在李永刚看来,大青山的生态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各色产业也层出不穷。村里的民宿一间接着一间的开,有的主打静谧安详、悠然自在,有的主打亲近自然、亲子共游,有的则突出的就是适合拍照打卡,出片效果一流。
“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我们村民的钱包肯定是越来越鼓。”李永刚笑着说,“我们村里人,再也不是靠天吃饭的受苦人咯。”
圣水梁生态旅游区
把家乡近些年变化看在眼里的,还有新城区保合少镇面铺窑村的石红梅。她选择了放弃在城里的事业,回到老家来创业。
“我在城里也是做餐饮的,2023年我回村发现我家门前修了一条通往圣水梁景区的‘彩虹路’,我跟儿子媳妇一合计,就决定把城里的饭馆关了,回村办民宿。”石红梅笑着说,自己这是“落叶归根”。
“我想家了,不想再做没有根的浮萍。但是也不会仅仅因为这个就回来。毕竟一家人也要吃饭生活。”石红梅边说边一笔笔算着账,“我们的小院今年年初开始营业,干了一夏天基本上就把我们在城里干一年的钱赚回来了。除去房租的开支,还节省了不少雇员的费用,我们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回村而减少,反而多了不少。”
“今年我们民宿的名气还没打出去,我想明年我们能比今年更好,山上风景越美,我们的收入只会越来越多。”她说。在石红梅的计划中,她的儿子、孙子都会像她这样爱上大青山这片饱含着生机与希望的热土。
和石红梅一样,带着对大青山的情怀和对大青山前坡各村发展的信心,90后小伙张学强也选择了回到家乡甲兰板发展。
张学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在城里打工的他和妻子每年能收入大几万,但是房租、水电、交通等费用算下来他们俨然就是大家口中的“月光族”。回村打工后,房租省了,交通费用也省下来了,既照顾了年迈的双亲,又节约了许多开支,一年里里外外存个五六万块钱没问题。让张学强有信心有底气回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呼和浩特市以生态为魂、旅游为核,形成的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2023年10月,新城区被正式授牌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恼包乡村全季旅游、水磨大青山健身步道、甲兰板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行走青山绿水间,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带动下,一个个“网红村”美得各有特色。
“我们选择在甲兰板村运营露营地,就是为了这片‘绿水青山’。”甲兰板村云端小镇露营地运营负责人王强说,“在这里人与自然相处融洽、和谐,我们可以看到野兔在敕勒川草原上奔跑,也可以见到马儿在大青山脚下悠闲地吃草,就好像1:1还原了流传了千百年的‘敕勒歌’,这里本该就是这样,而不是人为加工成了某种模样。”
用富美“绿色”铺开新农村画卷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大青山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绿色产业发展带来了动力,同时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走进位于大青山脚下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恼包村,古朴典雅的建筑、云雾缭绕的湖面、小桥流水的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这里原本是贫困村,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更是将恼包村近百间房屋冲毁,村民财产损失严重,生产生活彻底陷入了困境。
2013年3月,恼包村按照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总体布局,以政策奖补、集体自筹和村民众筹的方式,重新选址建设新村。2019年10月1日,恼包村人住进了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新居。
从贫困村变身“网红村”,从“烂巴滩”搬进美丽新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之一,恼包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捧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同时,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养。
恼包村全景
“走进我们恼包村,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一股清新之风,不论是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还是群众的精神面貌,都与过去有极大的不同!”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恒彪说。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既重视解决“口袋”的问题,也重视解决“脑袋”的问题,物质和精神方面一体统筹推进,农村居民思想道德素养和农村整体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亲家母,不对,大妹子,我来跟你商量两个娃儿的婚事了!”在甲兰板村村民活动中心,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二人台正在进行紧张地彩排。
台上演员一板一眼演得有模有样,台下观众聚精会神看得目不转睛,不时还会爆发出阵阵笑声。
水磨村
“不对不对,慧清你不该这么演,你的腰得再弯弯!”在排练的过程中,观众还会不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演员琢磨。
这是甲兰板村的特色,将村里人、村里事用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给村民看,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文明新风轻抚过这个美丽乡村,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浓厚氛围。
春节、元宵节、天仓节……节日里的讨思浩村总是异常红火,非遗展示、社火表演、年货大集,村民们在浓浓的中国节里感受着新时代的新变化。
“我们这里不仅有让人神清气爽的居住环境,每年适合老百姓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说起自己的家乡,讨思浩村村民杨大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如今的大青山脚下各个村,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口袋越来越鼓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青山用富美“绿色”一笔笔精心描绘乡村的“特色”,开启了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彰显的是中国历史长河所沉淀的生命之道、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
也正因如此,以绿为底、点绿成金的故事在大青山下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频频上演。
来源:内蒙古日报
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