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旅厅领导与松牙亲切交流
28日一大早,玉树州曲麻莱县非遗传承人松牙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开始忙碌,她一会儿整理今天要摆出的非遗产品,一会儿还要加工毛袋,“这两天要毛袋的人很多,我要抓紧时间多做几个。”
6月28日上午,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青海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总结观摩仪式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盛大举行。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青海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其中,曲麻莱县非遗传承人松牙凭借其独特的藏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松牙为市民介绍产品
在当天的活动中,松牙带来了自己精心编织的挂件毛帐篷、马毡子、抛石绳、毛袋等传统手工艺品,并现场展示了编织技艺。这些充满藏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传递了高原民族的独特风情。市民们纷纷驻足观赏,对松牙的手艺赞不绝口,争相购买这些原生态的物件。
今年40岁的松牙是玉树州曲麻莱县叶格乡龙麻村人,从小跟着奶奶、妈妈一起学习编织手工藏饰品。8岁时,就对牧区民间生活工具工艺特别喜爱,并在奶奶的指导下学习和模仿制作,慢慢积累了很多经验。长大后,松牙不断地制作编织藏区工艺品,受到大家的好评。但不幸的是,2013年,她因病倒下,无法继续制作手工艺,生活也面临困难。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父母的鼓励下,她面对新的生活,重新开始。
松牙现场制作编织产品
2017年4月,她成立了曲麻莱县来格内日萨毛商贸有限公司,主要销售牛羊绒毛编制的产品比如帐篷、马具、骨饰、挖具等,另外还有畜牧的颈带、挤带、提带、背带、挂包、大口袋、地毯、卡垫等产品。她一边不断地编织产品,一边不停地四处销售。先后在西藏、安多热贡、果洛、刚察、玉树、治多等地区进行牧业生产工具工艺展览,利用5年时间学习完成了当地的纺织技艺。
松牙作为曲麻莱县藏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传承人,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不仅自己从事编织工作,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有员工38人,其中学徒28名。这些学徒经过20天的培训后,便能熟练掌握编织技艺,并享受每月3000元的工资待遇。
松牙展示自己的产品
曲麻莱县藏族传统手工编织是藏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雪域民族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抗争拼搏精神的产物,是闪烁着藏族人民智慧结晶, 也是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的藏族人民热爱生活、创造美、感受美、热爱美的美好展示。
据悉,曲麻莱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由第三代传承人松牙为主,通常以家庭为作坊,制作出各类编织品,如抛石绳、藏毯、腰带、糌粑袋、背斗以及帐篷等,随后又以编织技艺为基础,开发了文创产品如:编织手链、藏围巾等工艺品。同时,前往各地培养了70位学员,其中有20位已经掌握手工编织技艺的传承。
松牙展示自己的产品
自2016年开始,松牙还积极走进校园,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藏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当天的活动中,松牙带来的藏产品一经展出,就受到市民们的青睐。据松牙介绍,仅昨天一天,她就收入了3000余元,她非常感谢政府搭建的这样一个平台,让她有机会将家乡的产品展示给更多的人。
松牙说,“很感谢政府给非遗传承人搭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原地区的非遗产品,作为这一技艺的传承人,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青海在线网 作者: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