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的最后时光:从铁道部长到阶下囚的反思与救赎
2013年的夏日,阳光炽热,却也映照出一位曾经权倾一时的铁道部长的黯然落幕。在庭审结束后的第五天,即6月14日,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辩护律师钱列阳与娄秋琴再次踏入秦城监狱的大门,他们此行,是为了探望这位即将面临生死裁决的当事人。
面对公诉方指控其收受贿赂逾6400万元的指控,刘志军正站在生死边缘的悬崖上,根据中国的《刑法》,他极有可能面临死刑的制裁。然而,当两位律师走进会见室时,却发现刘志军的气色意外地好,精神状态甚至比之前任何一次会见都要饱满。
“无论生死,都不上诉。”刘志军平静而坚定的话语,透露出一种看透生死的淡然。他感谢两位律师为他所做的辩护,尤其是钱列阳在庭审中的精彩表现,让他深感敬佩。他甚至对初次和第二次会见时的失礼表示歉意,这份突如其来的礼貌与谦逊,让两位律师有些意外。
然而,这段辩护之路,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顺畅。当刘志军被北京市检察院指定第二分院审查起诉后,他主动放弃了委托辩护人的法定权利。钱列阳作为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的辩护律师,最初并未得到刘志军的认可。第一次会见时,刘志军的态度冷漠而抵触,他坚信审查起诉意见的正确性,并表示完全签字同意,这无疑给钱列阳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列阳与刘志军的交流并不顺利。刘志军拒绝谈论高铁和案情,只愿意聊一些历史人物和话题。钱列阳发现,刘志军喜欢读历史书,对胡适、傅斯年等历史人物颇有兴趣,甚至向他推荐了《南渡北归》这套书。通过历史人物的探讨,钱列阳逐渐接近了刘志军的内心世界,也找到了与他沟通的桥梁。
第二次会见时,虽然律师已经拿到了审查起诉意见书,但由于案卷数量庞大,仍未能完全消化。然而,刘志军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他开始愿意与律师交流,尽管仍然回避高铁和案情。钱列阳认为,这可能是检察院办案人员在会见前与刘志军沟通过,让他对律师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次会见中,钱列阳采取了“以柔克刚”的策略,他尊重刘志军对高铁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作为律师的职责和立场。他告诉刘志军,即便他认罪,律师仍然要做罪轻辩护,这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被告人权益的维护。刘志军被律师的真诚和专业所打动,开始配合律师的工作,甚至主动谈起了高铁技术的引进和压低价格的过程,以及他对中国高铁品牌的自豪。
然而,在刘志军光鲜的政绩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外界曾盛传他迷信占卜,对开工日期极为讲究。在最后一次会见时,娄秋琴鼓起勇气问起了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刘志军并没有回避,他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如何找人选日子开工的经历,甚至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和不解。这种坦诚和真实,让律师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脆弱和无奈。
在狱中,刘志军的生活变得平凡而单调,亲情成了他精神的唯一寄托。他挂念着女儿和老母亲,每当提到女儿时,他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对母亲的牵挂更是让他夜不能寐,他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老母亲最后一面。在庭审的最后陈述中,他感谢了所有的人,包括办案人员和看守人员,这份感恩和柔情,与他昔日的霸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庭审前和律师的交谈中,刘志军谈起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进入铁路系统曲折,但他凭借勤奋和进取,最终走到了部长的位置。然而,权力的诱惑和贪欲的膨胀,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他感慨地说:“人生要到六十岁才能懂事。”这句话背后,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悔恨。
钱列阳作为多次为落马高官辩护的律师,对刘志军的经历感慨万千。他认为,刘志军等官员从最底层起步,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勤奋,在各自的行业中做出了贡献,但最终却倒在贪腐之上,令人痛惜。他呼吁建立更有效的制度来防止官员贪腐,而不是单纯依靠官员的主观努力来防腐拒变。
在会见结束时,刘志军双手紧握两位律师的手,再三感谢他们的付出。当钱列阳问他有没有话要带给女儿时,他沉默片刻后,只是简单地叮嘱:“千万不要从政。”这句话背后,是对女儿未来的深深担忧和期望。
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刘志军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个判决结果,或许是对他过去行为的最终审判,也是对他未来人生的重新起点。在铁窗之内,刘志军将用余生去反思和救赎自己的过错,而外面的世界,也将继续前行,在权力与责任、欲望与道德之间寻找更加平衡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