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
当互联网代码开始接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当我们的感官越来越依赖平面世界的光怪陆离,食物依然能带给我们最基本的满足和眷恋。
如何呈现食物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是当代中外创作者的课题。在这个轰轰烈烈的过程中,一直诞生着爆款作品,以及出圈的热梗。
《摩加迪沙》里,朝鲜族食物让朝韩两国使馆人员开启“破冰”第一步
眼下,就有两个新鲜典型在东亚大地上诞生,引发无数口水——
在简体中文互联网,曾成功打造过大厨人设的黄磊,却被网友发现他犯过范德彪式的低级错误:做的豆角没熟,导致自己和宋丹丹食物中毒;
这还没完,网友又发现,他有着伸出手指尝菜的癖好。这让他出道时候的文艺青年形象彻底崩塌。
一时间,黄磊老师的人设陷入巨大风波。这一风波引发的口水,是口水战时的唾沫四溅。
再看隔壁,可能是世界上最擅长做综艺的韩国人,也让全球人流了不少口水——面对美食垂涎欲滴的口水。寒冬将至前,他们的综艺:《黑白大厨:料理阶级战争》火遍全球,霸榜网飞。
这档料理竞技类综艺,由80位来自民间渴望冲破阶级藩篱的“黑汤匙”厨师挑战20位处于业界顶尖水平高高在上的“白汤匙”大师。
整个节目的编排、布景、环节设置无不显示出极高的专业度,每一帧仿佛都能看到经费在燃烧。
厨刀挥舞,香气四溢,呈现出一场场关乎味蕾、荣誉和阶级的精彩厨艺较量。激烈的竞争则让人有着观看美食竞技版《鱿鱼游戏》的意思。
如果展开想象,假设中国翻拍这档综艺,场面一定会无比欢乐。
对此,我结合了上述两个热点,做了一点微小的畅想——
假如黄磊成为中国版《黑白大厨》评审
假如我来撰写中国版《黑白大厨》的策划案,那么蔡澜、陈晓卿和拍出《人生一串》的陈英杰,都将成为评审的热门人选。这几位都是可以比肩安宰元和白种元的美食家。
“白汤匙”大师的人选也不缺,比如把老饭骨的二伯那几个国宴大厨请来,不仅技术过硬,还自带垂直领域流量,说话也好听,不担心节目气氛。
想念大伯,真正的中餐大师
但按照各地卫视一贯的做派,让老坛酸菜泡面之王、暗黑豆角杀手、爹味大厨黄磊成为评审,可能会制造更炸裂的综艺效果。
节目中他会认为冷盘沙拉没有锅气、会亲手指导参赛厨师的刀工和火候、甚至会占用较大篇幅来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一档本该电光火石的料理竞技综艺秒变山东饭局,在众人的吹捧中,黄磊老师仿佛刚刚获颁省级劳模荣誉的体制内正高职称大哥,最后搞出选手敬酒环节都不意外。
黄磊的风评突转,其实是被人情世故害的,对于现场吹捧黄磊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高明的生存策略,但明显身居高位的黄磊会陷入无法逃脱的信息茧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观众可以接受他情商低、爱当爹,但不能接受一贯以擅长做饭这点事自傲的他其实根本就不会做饭,连吹的这点牛逼都是假的,这就像在骚话说尽后的激情时刻突然无法勃起一样令人尴尬。
关爱黄磊很有必要,关爱的方式就是帮助黄磊认清自己。因为你不关爱黄磊,黄磊就会来关爱你。
而且我无法想象中国的评审会不顾虑自己与白汤匙顶级大厨们的私人交往,更难以想象我们的播出平台会大大方方展示青年厨师的花臂和黄发。第一期,各路奇装异服的厨师齐聚一堂,那堪比万圣节的“群魔乱舞”场面更无可能出现。
把人情世故当成生存之道的环境里,实在难以孕育出有开创性的节目。
我们在荧屏里收获了像何炅这种会说话、会圆场的人精,我们在世俗生活中也收获了太多追求这种品格的投降者——当然,博大精深的中文会把这个品格美化为“通透”,“智慧”,“中庸”。总之就是不肯直面其中的算计和妥协。
叔本华说过:“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从这一点来说,想要做出真正能比肩韩国综艺的节目,光考虑请来有大众影响力的评审,请来厨艺登峰造极的顶级大厨,请来关注百万的美食博主,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敢不敢真的展现出跟《黑白大厨》一样的叛逆骨相——
节目中那些时不时口出狂言要将白汤匙击败的韩国黑汤匙们,其实是一个社会变好的中坚力量。
看《黑白大厨》前,
先放下饮食沙文主义:
在观看这档综艺前,不得不下载盗版的中国内地观众首先应当放弃的是东方大国的饮食沙文主义。
在简中互联网的语境里,韩国饮食似乎成了匮乏和单调的代名词,韩剧中除了辣炒年糕就是泡菜方便面的桥段也加深了这一刻板印象。
而事实上人口仅有五千万、面积不如中国一个省的韩国,却有二百多家被米其林指南收录的高级餐厅,韩国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也居于世界前列,身为“发达国家守门员”的韩国,其料理种类的丰富远超中国网民想象。
当我们大肆嘲讽韩国部队锅是美军剩菜的时候,别忘了我们彻底摆脱被粮票控制的时间也仅仅三十多年而已。
借用《黑白大厨》的评审、米其林三星主厨安成宰的一句话:“先要有开放的心态,才能享用美食。”
难能可贵的是,在《黑白大厨》这档节目中,韩国各个阶层的厨师都给了中餐以极大的尊重和展示。
无论是“外卖员厨师”的“八宝丸”:
还是白汤匙,在韩国享有“中华料理女王”美誉的郑智善的华丽拔丝技艺,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韩国,至少在饮食方面似乎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存在。与此同时,一边安然欣赏八六版《西游记》里说着流利中文的印度佛祖一边动辄嘲讽韩国是“偷国“”的我们,也应当适时调整一下视角。
厨师的人格魅力同样重要:
这档综艺里,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有面庞如玉的型男厨师三星、有一头黄发气质颇似韩影黑帮打手的“料理狂人”、有专攻学生营养餐的和蔼阿姨,也有一身朝鲜古代君王装束但第一轮就被淘汰的柳拌饭。
型男大厨“三星”:奧斯丁·姜
专心为学生做营养午餐的李美英也引发热议
比如在海峡对岸,
就有人认真分析韩国学生餐对其“遥遥领先”
选手「撕漫男」是《中华小当家》的超级铁粉,
菜谱几乎都来自这个漫画
但最能代表这档节目气质的,是来自美国的韩裔厨师爱德华李。
爱德华李有着极为炫目的职业履历,他毕业于纽约大学文学系,身上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质,这也使得他的料理充满了理性的创意。他是美国综艺《铁厨》的冠军,曾在白宫为访美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及美国总统拜登掌勺晚宴。
在《黑白大厨》难度极高的“无限豆腐料理地狱”中,他展现了对豆腐这一简单食材独特的理解,他生活在美国,对豆腐比较陌生,但他通过豆腐的香味联想到芝士、三文鱼、扇贝,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他料理世界的广博和开放,当他像艺术家一样每隔半小时就呈现出一道令人啧啧称奇的豆腐料理时,已臻化境的大师风范显现无遗。
最让观众动容的,是节目的最后一集爱德华李用蹩脚的韩语描述对韩国食物的理解。他之前觉得每次回韩国哪怕只是点一份辣炒年糕都会给他很多,根本吃不完,这是一种浪费。
而随着年龄增长,他认识到这里面蕴含着同胞为他人着想的丰富与爱。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自己,我生活在东北,一个以菜码大而著称的地方,十几块钱一盘的尖椒干豆腐堆得跟山一样。这道菜的厨师、这家店的老板可能被世事锤打得松垮又混沌,但他们依然热衷将诚意和盘托出。
包括韩国人在内必然要经历冬天的北半球老百姓,最高理想是成为一个看透世事的享乐主义者,该吃吃该喝喝的俗世奇人。把生活用嘲讽和冷笑填满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捷径,丰富的爱和宽广的心胸则属于勇士。
这两年东北文学的主角是下岗工人、疯子、卖淫女和嫖客,强烈的攻击性审美。有些人和事需要被批判和点醒,文学艺术的功能里也包含着消除谎言、直面真相。
但,如果不想重复上一代人的遗憾和恨意,也要展现爱与真诚啊。
我不认为被刻意营销出来的“南方小土豆”这类说法代表了东北人的爱与真诚,利用刻板印象里的身体差别来讲故事和早些年描述女大学生爱上壮汉农民工的黄色小说一样,是现代化不足导致的潜意识补偿,虚弱且造作。
东北小饭馆里一盘盘堆成山的家常菜反而是很好的长脸素材,那是丰饶到冒漾的风土物候,是视天地为绿林的自然豪情。
饮食中蕴含着社会百态,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东亚人善于将不可明说的事情、不必明说的情感凝聚在饭菜里。抓住了一个东亚人的胃,某种程度上也抓住了东亚文化的精神。
《黑白大厨》的一大关键词:阶级
这档综艺将民间厨师与顶尖大厨以黑白两种颜色划分为两个阶级,让他们展开竞技。
与我们革命语言中的阶级斗争不同,这种阶级的对立和随着节目的进行完成的身份对调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争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地域概念,而是权力概念。
在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里,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从来都是对立的存在。如果说一开场便高高在上的二十位“白汤匙”是庙堂的象征,他们似乎掌握着不可议价的权力。
而民间“黑汤匙”们则是立志挑战这一权力系统的江湖中人。江湖人不像普通人那样迷信权力,尤其当他们发现权力系统的漏洞时,甚至敢于一哄而上夺取利益。
在盲选段落战胜“白汤匙”的狂人,以及最终夺得冠军的“黑汤匙”那不勒斯美味黑手党,他们就像明清小说里的民间高手,满足了我们对超越现实的幻想。
综艺是有剧本的,综艺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普通人造梦。人们既然喜欢看逆袭的故事,那么黑汤匙的夺冠似乎就成了一种不怕被剧透的必然。
略带个人偏见地说:爱德华李明明有着更高超的真实厨艺,但他显赫的精英身份似乎成了一种镣铐。白汤匙夺冠,就会让整个故事变得乏味且政治不正确。江湖人黑汤匙取得的胜利,更像是当今世界去精英化浪潮的隐喻。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无所谓精不精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完成,每个人要比较的也只是过去的自己和周围人而已。
在《黑白大厨》中那些被淘汰的街头拌饭或酱汤厨师,回到现实后生意只会更加兴隆。而落败的白汤匙们,大概率会有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
精英是外部世界的评价,是社会给戴的一顶帽子。真正的精英心态并不是追逐这顶帽子,而是坚守高雅的品位和追求,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锲而不舍地攀登自己所在领域的高峰。
如果一档综艺节目能让落败的白汤匙以及所有在萧条时代中遭遇阶级跌落的普通中产们产生一点点的反思,那么这个事先写好的俗套逆袭剧本也算得上功德无量了。
没错,我们正处于萧条时代,但历史上每一次经济衰退,带来的都是文化层面的意外繁荣。就像上世纪初美国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却诞生了《金刚》和《乱世佳人》这种不朽名作。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口红经济”,现在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带来振奋和享受的娱乐产品,而美食可能是最合适的载体之一。
被忽视比被歧视更令人难过,中国的厨师可以轻松做出让韩国人赞叹不已的华丽菜品,但我们的文娱行业暂时似乎还做不出《黑白大厨》这样的综艺。
当我们沉浸在208W们复制粘贴般的自娱自乐烂梗时,韩国人在文化输出层面又一次四两拨千斤地实现了降维打击,如果我是个民族主义者,此刻我会非常抑郁。
算了,不谈太容易引战的话题。泰戈尔曾劝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胃口而责备食物。
人生如果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美食就是让我们驻足安歇的旅馆。人如果吃不饱,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