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糖画
传承千年
为深入学习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推动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近日,我院“糖画拾遗”非遗文化调研小队赴正定区开展以“剪影糖画,传承千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台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糖画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唐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穷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据糖画师讲道,在进行绘制糖之前要先熬糖。熬糖前先准备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与糖的比例是2比1。白砂糖放入以后要轻轻搅动一下,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渐升高,为的是利于糖溶解在水中。水开之后,糖液的温度逐渐变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咸少,开始起大泡,这时候温度还不够。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就差不多了。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就会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
做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技艺水平,也为糖画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和热爱糖画,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以后将继续致力于探索和推广更多的传统艺术,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图文编辑|刘宇浩
图片来源|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郝宇霏
审核|郝俊康 高健 浮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