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云心”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大课堂第二十七讲:青少年自伤背后的痛,你了解吗?

政务   2024-10-17 17:59   云南  

主讲人:

  西南林业大学心理中心主任 汪飞

课程简介: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抑郁症、焦虑症等值得我们关注外,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应引起关注。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什么,家长如何“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内容提要:

在没有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器官和组织的行为,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以下简称NSSI行为)。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PTSD、进食障碍、物质滥用等精神障碍与NSSI行为高度相关 。这类行为主要和情绪调节困难有关,特别是情绪表达与控制。这类行为也与消极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受挫有关。所以,通常有情绪调节困难的个体在遇到高度精神压力事件时会出现这类行为。

这类行为主要表现就是释放紧张的精神压力感,当个人有太多太强烈的负面情绪,如对外界的愤怒、强烈的焦虑或者挫折感,精神极度痛苦时,有些青少年就可能把这类行为当作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方式。其他原因比如:自我惩罚,很多有NSSI行为个体通常自尊受挫。这类行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帮他们改善心情,帮助他们改善专注力或者获得快感。所以,NSSI行为被视为一种成瘾行为。

那我们该怎么调节呢?如果当我们处于精神压力状态时,我们把自己面临的精神压力程度按0—100分从无到最高计算,而100分代表着我们会进行自伤行为。首先,当评估处于70分及以上的精神压力时,通常会感觉到自己负面情绪过于强烈可能无法正常思考,可以尝试把自己的脸浸泡在冷水里,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心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样可以很快平静下来。其次,当处于70分以下的精神压力时,可以使用一个叫 STOP 的小技巧。

S(Stop):停止。当感到情绪激动或即将做出冲动的决定时,首先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避免立即反应。

T(Take a breath):呼吸。在停止之后,进行深呼吸,这有助于平静情绪,减少紧张和焦虑。

O(Observe):觉察。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身体随着这一呼一吸的变化,试着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感受、察觉、体会,接受此刻发生在你身上的情绪,想一想当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想法一定是客观真实的吗,有没有例外?

P(Proceed):继续。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体通常会感到情绪有所缓解。这时可以思考下一步的行动,去做你认为对的,有价值的事情。

当我们没有处于精神压力状态时,可以多锻炼身体,运动可以有效调节情绪;也可以多关注积极的东西,多体验积极的活动,比如户外散步、看一场电影、与朋友聊天、戴上耳机听音乐等。当然,我们还可以求助学校的心理教师,或者医院的精神科医生。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世赋




云南省教育厅官微

  发布教育权威信息,解读教育最新政策,展示教育新近成果,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回应社会民生关注——“云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教育新闻、领导讲话、文件通知、政策解读等新闻和政务类信息发布。关注办法:微信平台搜索公众号“云南省教育厅”,或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世界这么大,扫码去看看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系统新闻信息发布,领导讲话、文件通知、政策解读等政务类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