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轻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安乐死到底是否应该合法化?
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琼瑶,12月4日在台湾岛的家中轻生,享年86岁。
看到这个消息,我也是唏嘘万千。
如果要说作品影响力,琼瑶的作品远比那个面目狰狞,依靠荒诞夸张的恶劣恶毒手法抹黑中华民族,把中国人世间描绘为阴暗潮湿、肮脏邪恶、丑陋恶毒的地狱场景,去迎合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所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要好上一万倍。
琼瑶的作品,客观地描写了现实中存在的阴暗人性。但其作品的主流,是一种阳光洒满大地的主旋律。其作品的主旨,几乎都是在描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积极向上并充满浪漫色彩。
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琼瑶,会以轻生的方式告别人世。
但当我看完她的遗书和关于她为何选择轻生的方式结束生命之后,一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
琼瑶的轻生,让我想起了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这也是我关注了很多年的问题,也是我多年前就开始产生的主张: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生死的权力,而且这个权力应该合法化。
我看到过太多生不如死的现实案例。他们要么是在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的观念之下,支撑着自己痛苦不堪并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的人生。
我也看到过一些亲属在“孝道”思想和观念支撑之下,让自己的亲人毫无尊严地依靠“插管”几个月,甚至几年地维持“植物人”状态的生命。
日前,我看到一个被子女送到养老院的退休教师发布的视频,那些坐在轮椅上神情痴呆的老人,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依靠护理人员帮助他们吃喝拉撒,他们的人生其实只剩下一个目标——等待最终死亡的临近。
因此,当我看到琼瑶留下的遗书之后,我深深地产生了理解,也由衷地表达支持。
琼瑶的离世方式,其实是她从切身体会中得到的生死选择答案。
2016年,琼瑶的丈夫平鑫涛因为中风和失智症住院,其子女要求医院为他插鼻管胃管维持生命,而琼瑶主张“让他安静并有尊严地离去”。最终,琼瑶失败了,并因此与子女闹翻。而他的丈夫平鑫涛,依靠“插管”维持了三年的“植物人”生命,2019年终归逝去。
这对琼瑶的感受和打击是巨大的。
琼瑶发表了一篇贴文悲伤地感叹:“生命的最后一里路,不应该是这样无助、凄惨的!这是爱的凌迟呀!我的心声没有人听到,连你也听不到。……你,就这样在我一次次的‘握手’中,一次次的‘相对两无言’中,支持了一千多个痛苦的日子,还是去了!”
琼瑶发文认为,死亡应该是一个有尊严的过程,而不是一场无止境的煎熬。她希望在无法维持自我尊严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铭刻于心的伤感,以及理性的认知,86岁的她,已经感到身体衰老,行动开始困难。她不想重蹈他人的覆辙,于是选择了自我结束生命。
我很钦佩的是,琼瑶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她也不想让自己的行为影响那些应该继续活下去的人。
她在遗书中安慰广大读者:“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这番话,足显琼瑶博大的公德之心。
琼瑶的离世,再一次让司法部门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人都有自愿选择生死的权利,有选择死亡的时机和方式的权力。对于无望继续活下去的重病患者,或者不想长期继续那种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的人,安乐死,的确应该走向合法化,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他们选择生死的权力,助力那些失去选择死亡能力的人,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