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判断,“中印之间将有一战”,但这一趋势正在消失。
早在20多年前,我参加中印边境考察之后,提出了“中印之间将有一战”的总体判断。
要说这个判断准确与否?随后的二十年间,中印两军边境的冲突与日俱增。
那些频繁的小规模对峙和冲突就不说了,就说说中印之间两次重大的战争危机。
先是在2017月6年爆发“洞朗危机”,如果不是印军最终在解放军决心一战的攻势压力之下选择撤退,那一仗在所难免。
到了2020年6月,中印两军在加勒万河谷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双方参加的人数超过一千人。
好在,双方都是使用拳脚棍棒加石块的冷兵器作战,所有官兵都严守了“默契”。否则,这肯定会引发两军的交战。
这次冲突的结果,再一次验证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规律:和平只能通过战争来实现。
尽管这次冲突两军官兵都没有开火,但解放军以亡4人、伤15人的代价,就给印军造成了包括上校团长在内的20余人死亡、中校在内的20人被俘、200人受伤的重大损失。
面对如此悬殊的战斗力和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决心,印方开始冷静下来。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是跟随美国的战略走,挑衅中国甚至与中国开战呢?还是与中国恢复关系,解决边境问题,最终实现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呢?
很显然,印度最终选择了后者。开始与中方进行多轮边境会晤谈判。
印度决定修复中印关系,先是印度总理莫迪释放出了信号。今年4月份,他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抓紧解决边境上旷日持久的局势,以便我们可以把双边互动中的不正常现象抛诸身后。”“对印度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且意义重大。”“印中两个邻国间稳定与和平的关系对整个地区和世界都很重要。”“我希望并相信,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积极和建设性的双边接触,我们能够恢复和维持我们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随后到了9月份,印度方面披露说,中印两军已经在东拉达克地区75%的地段脱离接触。中印边境情况已经出现了重大转折性改善。
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三次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实质性讨论并达成6点共识。
主要包括双方积极改善两国关系、缓和紧张局面的意愿共识、继续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方案、进一步细化边境地区管控规则、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实现边境可持续和平安宁、继续加强跨境交流合作,推动恢复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朝圣、跨境河流合作以及乃堆拉边境贸易等、进一步加强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建设、加强外交军事谈判协调配合等。
尽管这还是第一步,距离如何解决中印两国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的路还很遥远,但中印之间迈出的这一步是标志性的。这对于加起来近29亿人口的中印两国来说,意义巨大。对全世界而言同样如此。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印度面前,如果印方想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那么唯一的结果是再次失败,还可能会失去他们主张的更多领土。
中国同样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如果用武力夺回印占地区,两国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还会被敌对国家加以利用。
这一次,中印两国在北京会晤,达成的六大共识,已经显示,过去“中印之间必有一战”的趋势,似乎正在开始消失。
我相信,两国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最终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和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