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村位于横梁街道中部
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在哪?
这里有答案
近年来,横梁街道四新村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调整结构
农业产业“枝繁叶茂”
走进四新村,“家门口”的休闲广场上充满着欢声笑语,成为村民们健身休闲的新天地;高效农业、精品养殖、农旅融合赋能业态创新,希望的田野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四新村两委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来到四新村,人们肯定会被一处隐于乡野的特色农庄所“种草”,它就是大圆农庄。空闲时,约上咖啡搭子来这里体验“猪圈咖啡”;周末,喊上三五好友来此亲手制作窑烤披萨、趣钓鱼虾;节假日,还可以带上孩子走进这里的“田间课堂”,体验农耕文化……在横梁街道和四新村的贴心服务以及区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创办于2014年的大圆农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拥有绿色生态蔬果种植区、特色苗木培育区、玫瑰园、丛林餐厅、乌托邦露营地、室内露营地等网红打卡点,辐射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每年群众增收总计30余万元。
如何将“农业+旅游+教育”完美地跨界融合?近年来,大圆农庄致力于“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努力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此外,四新村还坚持产业结构调整,村“两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村情实际,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先后引进了中山植物园、苏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来村建设花卉苗木蔬菜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经营高效农业和精品养殖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挖潜增效
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走进位于四新村的南京十安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展示柜已初见雏形,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会展设计制作方案。
不仅如此,四新村还针对各类闲置资产位置分布、空间大小、区位优势以及建筑条件等方面,分类施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近年来,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四新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模式,以党建引领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短板”,以拓展增收途径、支持产业发展为手段,通过吸引优质企业注册落户、收取土地流转服务费等方式,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反哺民生
不断刷新“幸福指数”
入冬以来,天气渐冷。然而行走在四新村的村头巷尾,随意一瞥,总能发现一些情景,让人心生暖意:网格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往油坊榨油、进组入户进行反诈宣传、耐心细致开展燃气安全宣传……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四新村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刷新群众“幸福指数”。
“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路两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四新村探索建立“反哺民生”机制,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民生福利改善等方面,让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广度”,惠及民生更有“深度”。
近年来,四新村对陈码头中心大塘、林西组庄内塘进行清淤,建设中郭组、蔡王组两处村民健身广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建设朱叶组、大营孙、肖郑约1.4公里的水泥路,同时对1.2公里东小线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完成蔡王至杨营段、新村至庙陈段、金北至陈队段160余盏路灯亮化“一事一议”项目和肖郑段、大塘田段90余盏路灯亮化工程……四新村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四新村用好党建引领这支“笔”,用心用情用力绘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下一步,四新村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路径,不断夯实“家底”,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让村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共享村集体经济硕果。
来源:横梁街道 四新村
审核:秦友湘 兰月 朱珊珊
审稿:葛元芳
发布:王艳
魅力横梁等着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