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新春丨巴润别立镇:高跷上的传承与年味

民生   2025-02-11 12:37   内蒙古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
阿左旗巴润别立镇图日根嘎查广场上
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高跷队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力争为驼乡百姓献上一场
热闹非凡、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踩高跷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元宵节活动的重头戏。1992年,巴润别立镇组织成立高跷队,至今已有33年的历史,队员均为当地村民。在镇里,从六七岁的小孩到六十多岁的老人,能踩高跷的大有人在。


踏锣鼓而舞,随鼓乐而动……在排练现场,队员们脚踩高跷,动作惊险洒脱、形式灵活多变、场面热烈欢快,展现出精湛的非遗技艺。74岁的王维占老人是高跷队绝对的幕后“主角”,几乎年年都参与元宵节社火表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王维占一家祖孙三人齐上阵,敲锣、踩高跷,三世同堂共同表演。“高跷队成立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至今已经30多年了,现在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在高跷队,我真心希望这门艺术能够传承下去。”正在排练的王维占告诉记者。



今年,巴润别立高跷队迎来了不少新鲜血液,60名队员中,一半都是年轻人,包括不少孩童和返乡大学生。年轻队员的加入,为高跷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今年刚满10岁的何立明是高跷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和家长的鼎力支持下,经过短短半个月的训练,便能自如行走高跷,演绎基本阵型与舞步。他说:“我小时候看到扮成孙悟空的高跷表演者,就觉得特别酷。现在我也成为其中一员,以后一定会练好这项技艺,让它发扬光大。



熏陶渐染、世代相传。高跷这门非遗技艺的传承,往往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口传心授。如今,巴润别立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长辈们的熏陶下,逐渐加入高跷队,积极投身高跷表演的传承和创新中,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嘎查今年着重培养了许多年轻的高跷队员,为传统高跷表演带来了新的突破与发展。阿左旗巴润别立镇图日根嘎查党支部书记杨海荣表示,未来,还会持续组织各类表演活动,不断提升高跷技艺水平,让更多人了解高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往期精彩推荐

图片
图片

 


“六个行动”系列报道丨阿拉善:“助企行动” 正发力,为企业发展强基赋能

图片
  





 关于阿拉善,你万万想不到丨在阿拉善,梭梭木还能搭建敖包

图片

 


新春走基层丨孪井滩:冬日大棚绿意浓 “蔬”写增收好“钱”景

(点击图片阅读)


丨记者:孟燕 潘有为 

丨编辑:田雪君

丨编审:田娜日莎
丨审核:白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融媒微信公众号

阿拉善融媒
以好内容赢得大流量 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