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非遗 | 金坛啷当

旅行   2025-01-18 19:19   江苏  


啷当原是盲人的一种说唱艺术,因在说唱此调的末尾常需要加:“哎哟一个啷当”的衬字,故而得名为“啷当调”。据史料记载,金坛啷当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已十分流行。现主要流行在金坛直溪镇的建昌村,金城镇白塔村、后阳村及周边地区。

△旧时啷当艺人

金坛啷当以说唱形式出现,“说” 的部分门道颇深。散白如话家常,编排巧妙,入情入理且生动贴切,常以古语和俗话作为结论,给人以质朴而亲切之感;板白则要求上板押韵,在说唱的高潮或结尾处,凭借铿锵有力的节奏形成磅礴气势。道白讲究合板与接口,铺叙过程中还会巧妙夹带打趣和插科,让听众沉浸其中。

唱,是啷当艺人的看家本领,也是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以单口为主,也不乏对口或群口表演,说与唱相得益彰。曲调以啷当调为主,以一个上下句或四句作为基本曲调反复吟唱,旋律与语言声韵格律紧密结合,起伏平稳,演唱速度较快。啷当调以正板为基础,衍生出呤板、数板、行板、急板、散板、哭板等 10 多种板式。艺人吐字重 “喷口”,行腔干脆利落,尽显独特韵味。演唱时,竹根鼓、竹板、扎板和竹棒等辅助道具不可或缺,在两句或四句换气处击点,巧妙渲染气氛,让表演更加引人入胜。

△金坛啷当艺人吴明法

金坛啷当起初多为精彩段子,像《白马驮尸》《十张台子》《三十六个码头》等都颇具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独特的唱腔还被融入地方戏剧之中,如《素三娘磨房产子》《林漫天》《陈士美不认前妻》《赵五娘进京》和《包公》等剧目,为地方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坛啷当,这一承载着金坛人民深厚情感与历史记忆的非遗艺术,是乡音的传唱,是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一同聆听这古老的旋律,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芮小骏、王夏微

 审核:赵黎华、薛康康、许辰雨

 终审:周雪祥

 统筹:郑美华

 咨询电话:0519-82817667

“金坛文旅” 编辑整理。转载(图片、文字)请获得“金坛文旅”编辑部准许,并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金坛文旅” 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金坛文旅”,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金坛文旅
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微,帮您解读金坛本土旅游文化魅力、感受金坛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体验金坛休闲度假的乡村乐趣;带您了解世界数学泰斗华罗庚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