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生鲜化成为线下零售渠道的演进方向之一。
尼尔森IQ发布《2025中国零售渠道演变趋势》(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总结2024年零售行业的渠道现状出发,来预测2025年的零售趋势。报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经济周期以及技术发展的变化,中国线下零售渠道正加速向“小型化、生鲜化、折扣化”演进。
据NIQ报告,虽然中国消费者日益谨慎,但这一消费态度主要影响休食饮品,消费者对刚需生鲜的消费意愿依然强劲,目前卖场超市中,消费者的生鲜购买占日常食杂开支比重已超过55%。品类生鲜化成为线下零售渠道的演进方向之一。
本篇将围绕零售企业品类生鲜化,通过对生鲜商品多元化、精品化,熟鲜品丰富化、生鲜商品加工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年零售企业突围关键词:品类生鲜化
随着消费分层的快速演化,消费者的消费诉求逐渐分层,务实和悦己消费共存。同时,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安全、健康关注度日益增强,对高品质、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生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生鲜品类向来是零售企业的命脉所在,尤其是在电商和零食折扣店的双向挤压之下,生鲜产品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刚需,高频次的购买需求使生鲜成为吸引顾客光顾超市的重要品类。消费者为了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生鲜商品,会定期前往超市,从而为超市带来稳定的客流量。
但随着即时零售、菜市场和生鲜小店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在生鲜品类上也并非拥有绝对优势,因此品类生鲜化更需要多花心思,去向标杆学习、去丰富品类、去保障品质。
若是能够把生鲜品类做好,企业的口碑和业绩也会得到良好的提升,吸引客流无需多说,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然而,“品类生鲜化” 并非简单地在零售品类中增加生鲜产品,而是将生鲜的特质、优势及运营理念深度融入各品类,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品质、健康与便捷的需求。这意味着不仅要扩充生鲜品类本身,还要让非生鲜品类借鉴生鲜运营思路,如提升产品新鲜度感知、强化品质把控、打造即时消费场景等。
而实现品类生鲜化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品类结构调整
拓展生鲜核心品类:除常见果蔬、肉禽蛋奶,增加特色生鲜。如引入各地特色水产,像长江刀鱼(合法合规来源)、阳澄湖大闸蟹等季节性水产;引入高端进口生鲜,如挪威三文鱼、法国生蚝,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
非生鲜品类生鲜化融合:在食品区,增加现场制作的新鲜烘焙面包、现做豆制品等,散发新鲜出炉香气,吸引顾客。家居区引入绿植盆栽,打造鲜活植物售卖区,为生活增添生机。
供应链革新
生鲜供应链强化:与产地深度合作,建立直采基地。如针对叶菜类蔬菜,在城市周边建立直采农场,实现当日采摘当日配送,保证绝对新鲜。
品质管控升级
生鲜品质严格把关:制定高于行业标准的生鲜采购规范。以水果为例,不仅关注外观,还对甜度、水分、农药残留等指标严格检测。建立自有检测实验室,或与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保障品质安全。
场景体验打造
生鲜场景多元化:在卖场设置生鲜加工体验区,消费者可现场观摩大厨用新鲜食材制作美食,也能亲自参与烹饪课程。打造生鲜主题街区,模拟产地集市氛围,售卖特色生鲜,营造浓厚烟火气。
非生鲜品类关联生鲜场景:在厨具区,结合生鲜烹饪场景展示炊具,搭配新鲜食材进行现场演示,让顾客直观感受产品效果,促进购买。
生鲜品类:果蔬
品类丰富化与精品化
在商品的“饱和”时代,人们的购买方式多种多样,就拿生鲜商品的购买而言,消费者不仅可以选择到超市购买,还可以选择门口的生鲜店或者社区团购,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还可能会在叮咚买菜等平台上购买。
那么此时,超市企业的优势何在?是凭借每日低价的引流生鲜单品,还是换种思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品质,多样化选择的生鲜商品。答案不言而喻,但在大家都将默认答案选择后者时,在实操时却很容易选择前者。
为何?因为低价带来的“甜头”太过直接,而丰富品类则显得较为复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低价来带的“弊端与苦头”也倍加明显,超市企业在整体运营之中存在的成本与街边小店相差甚远,对方可以压价格跟你“死拼”,消费者也会明智地去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二者皆输的战役不过是伤人伤己。而当价格没有优势时,品质和差异化就成为了一条光明之路。
因此,生鲜品类的水果、蔬菜经营,就更需要突出水果品类的种类多样化,设置多个价格带的水果,不仅能够提升超市企业的客流群体,还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客单价,而蔬菜品类则可以通过精品化极大程度优化品质,以品质生活为导向,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选择。
此外,生鲜品类不仅是直接出售果蔬商品,还可以对商品进行初步、深入的加工,例如:设置果切区域,为消费者提供组合、单品的果切商品;通过生鲜净菜,如火锅菜、快捷炒菜、葱姜蒜等组合商品出售。提供海鲜商品的加工服务等等。
图源:小红书ID曲奇饼干点豆员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体量,制定不同的品类优化策略,零售眼界为您提供一些基础的建议,仅供参考:
·资源整合与全球布局
·精细化运营与品牌塑造
·区域深耕与特色挖掘
·提升品质与服务
(3)小型零售企业
·灵活选品与本地合作
贴近顾客需求:通过与周边社区顾客紧密沟通,了解需求,灵活调整选品。根据顾客反馈引入受欢迎的特色果蔬,及时淘汰滞销品种。
本地合作:与当地农户、供应商紧密合作,采购新鲜、特色果蔬。既能保证新鲜度,又能支持本地农业。如与城郊农户合作,推出当季新鲜蔬菜。
·成本控制与个性化服务
成本控制:因资金与资源有限,注重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陈列,减少损耗;采用简单实用的保鲜设备,降低运营成本。
个性化服务:凭借灵活运营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老顾客提供预留商品、送货上门服务,建立良好口碑,提升竞争力。
熟鲜品:加工与品类丰富
在以胖东来、鲜风生活等企业为标杆的引领之下,超市拓展熟鲜品之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常态化,超市+餐饮的业态拓展,进一步打造“生活烟火气”。
在现代消费者生活节奏快,对即食性、便利性食品需求大增的背景下。熟鲜品如卤味、寿司、现做热菜等,能让消费者在忙碌时快速解决用餐问题。同时,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差异大,丰富多样的熟鲜品可满足各地域特色口味需求,如在川渝地区提供麻辣味熟食,在江浙一带推出甜口卤味。
熟鲜品作为超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与其他零售业态形成区分。当周边便利店、小吃摊产品同质化严重时,超市凭借大规模、规范化生产以及严格质量管控的熟鲜品,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盒马鲜生的现做海鲜餐饮,以新鲜食材和独特口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熟鲜品附加值高于生鲜原材料,通过加工制作,可实现产品增值。如超市将进价较低的整鸡/鸭制作成烤鸡、盐水鸡/鸭、酱鸡/鸭等,售价大幅提高,利润空间显著增加。同时,熟鲜品可带动关联产品销售,如购买凉拌菜可能搭配饮料,提升整体销售额。
提供熟鲜品能丰富超市购物场景,消费者在采购生鲜之余,可顺便购买熟鲜品作为即食选择,节省时间。现场制作的熟鲜品散发的香气和诱人卖相,能营造良好购物氛围,增强顾客购买欲,提升购物体验满意度。
但想要经营好熟鲜品,正如在《物美大食堂三店齐开!超市+餐饮结合成发展趋势?》一文中的案例:有的企业做了熟鲜品但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反响,反而导致了成本浪费,因此熟鲜品的延伸还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培训。
在这里,笔者也提出一些做好经营熟鲜品的基础建议,仅供您参考:
除了要优化生鲜商品的经营,企业更需要去摸清自己的定位,若是期望企业向着品质前行,就不能仅仅关注生鲜,需要重新规划门店商品结构,能够整体匹配目标客群的消费习惯与喜好。当将这些问题清晰化之后,再进一步进行商品与人员的调整,加以专业团队的帮助,企业经营会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作参考,无指向意义及商业用途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商务合作手机号】15294621904(同微信)
【杂志订阅电话】TEL: 0371-65321930 / 0371-65321956
【杂志订阅服务】15939021646(同微信)
【投稿邮箱】
《销售与市场》4884537@qq.com/1045876710@qq.com
《营销界》 2303978183@qq.com
《商业2.0》32240786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