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津电 || 人民网报道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成果新突破

文摘   2025-01-12 18:57   天津  

近日,人民网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成果新突破》为题,报道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产教城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建设“双高计划”《匠心传承,打造工匠育人高地》项目,培育出“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教学新成果,形成了工匠精神育人“新理念、新举措、新载体、新机制”。




全文转载如下: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成果新突破


近年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城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建设“双高计划”《匠心传承,打造工匠育人高地》项目,培育“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教学新成果,形成了工匠精神育人“新理念、新举措、新载体、新机制”。


育人新理念:提出扎根“津门”办教育,厚植地域工匠文化,深化产教城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德艺双馨高技能人才新理念。


学校作为一所电子信息专业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化布局的历史使命。提出厚植天津工匠文化,深化产教城融合,培育工匠精神的新理念,突显了学校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决心、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初心和培育大国工匠的信心。


育人新举措:突破传统教学院部之间的分割、资源利用的局限,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产教城融合,形成新型“主-客-环-介”思政教育新格局。


打破传统教师教学格局,形成校企“共聘共育”“双栖制”引人用人机制;打造跨院部、跨专业、跨年龄结构、跨校企的新型混编教师团队,形成“工匠之师”新“主体”。打破传统二级学院的人为分割,以“职业梦工厂”“工匠工坊”等平台培育大赛高技能人才候选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新教育“客体”。建设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等,创造教育新“环体”。借助职业教育数字化背景,打造“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线上和线下”育人新“介体”。


育人新载体:创新育人新载体,破除传统“教室-教师-理论-灌输”的方式,打造“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载体。


学校着力建设德艺文化馆、津电智云网络数据中心、津电鲲鹏产业学院、信创协同创新中心、华为鸿蒙开发者创新中心、思政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之“行走的思政课”“新时代 实践行”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师生走进场馆、乡村、企业、社区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场景。在教学方式上,自主研发匠心育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形成全流程大数据支撑的情境教学模式。


育人新机制:打造“校政企社多边联盟”,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


学校紧密对接天津市“1+3+4”产业体系,建设了华为鲲鹏、信创、京东商贸物流、海尔智能制造、数字创意5个产业学院,旨在打造兼具产品研发与制造、工艺开发与改进、技术升级与推广和大国工匠培育的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服务平台。践行现代学徒制,开展“TCL中环学徒制班”,校企共育大国工匠。与社区、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职业孵化基地,通过项目驱动,主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共筑工匠精神共同体。


产教城融合,校政企社协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抓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深度融合,助力师生在新时代书写更为精彩的“工匠故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网


美术编辑 | 刘潇

审校 | 冯万新  王洁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形象、网络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