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林轶事·文化武山】《李天成:古石湾的练家子》/令陆胤

文摘   2024-10-25 13:42   甘肃  

坊间轶事


麦湾琐憶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地方,一些记忆,日久了便是一处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所在

     留住乡愁,是对家乡土地深深的眷恋,更是春日里绽放野花的芬芳,是夏日里麦浪翻滚的清香,是秋日里果实累累的甘甜,是冬日里炊烟袅袅的温暖。

     锁好童憶,是珍藏那些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在小巷里,回荡着儿时的欢笑;在池塘边,留下了捉泥鳅的足迹;在老树下,听长辈讲故事的温馨场景。

     传承民风,是守护麦湾的精神家园,是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是节日里的热闹庆典,是长辈们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

    《麦湾琐憶》不仅仅是一本书、一篇文章,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的桥梁,它让乡愁有了寄托,童憶有了归宿,民风有了传承。在新时代,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间,唤醒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对美好的向往。

【人物·武林轶事·文化武山】

《李天成:古石湾的练家子》/令陆胤


新武山2024-10-25 10:45:43

李天成:古石湾的练家子


文/令陆胤

 

四门是武山武术流传发展的重要区域,1982年就成立了四门乡武术协会,涌现出一大批武术才俊,李天成就是其中之一。

李天成,1965年出生于硬湾村古石湾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舅舅王俊德练得一身好武术,尤以棍术为佳,与任吼明、任佛明并称“周池湾三杰”。王俊德是秦安孟林科的徒弟,曾一棍战败南山壮汉巴子。李天成受王俊的影响爱上了武术,习练武术半个世纪,成为四门地区武术的代表性人物。

李天成自小经常去舅舅王俊德家,王俊德也十分喜爱这个外甥,常讲学武术的好处,并示范演练,潜移默化地熏陶,让李天成对武术有了直观的认识,并爱上了武术。

时光飞逝,转眼间李天成长成十二三岁的少年。这年腊月的年味似乎更浓些,一个晴朗的日子,李天成来到舅舅家,只见院中摆着兵器架,表兄弟正在练拳,棍舞枪扎,腾挪闪转,英姿飒爽。他舅舅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廊檐下踱着小步看练拳,不时点评指导一二。

王俊德冬闲时节就传教儿子等习练武术。李天成看到表兄弟练武正酣,兵器架上的红缨枪特别耀眼,一时看得心热,就拿起枪抖了几下,向他舅舅说:“舅舅,我最爱杆子(红缨枪),你教我枪术吧。”王俊德看着心爱的外甥,笑了笑,并没有说话。过了会,他给儿子说:“天成想学拳,还是先练软拳,给他带几个七星掌的动作。”于是表兄弟给李天成开始教七星掌,他舅舅在旁观看指点。王俊德告诉李天成:“七星掌是练基本功的拳,学武术要先练好基本功,既要练软功,又要练硬功,要活经络,壮筋骨,内外兼修。”于是,李天成每天早上凌晨四点起床,就在档门口的草滩上练拳,踢腿、压腿、摆腿,活肩、溜腕、甩膀,七星掌单式练习、组合练习,一直练到六点才休息,然后带着满身热汗饲养牛,开始山区农村每天单调的生活。晚上八点夜静后,又开始练习,到十点方罢。那时学拳是为了防身,人们都比较保守,尤其习武人,学拳不让人见,练拳也是偷偷练,不会轻易向人展示,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练的拳路,甚至被人学走。

经过数月的习练,李天成的七星掌很熟了。王俊德开始教下一门拳,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李天成学会了七星枪、四门棍、小梅枪(六对)、黑虎枪(棍术)两套、八宿排子(坤阳棍)、斜身排子、大梅花枪(十二对)、探江排子、流星锤等拳械。他牢记舅舅说的“把拳传给外甥就等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练好拳有很多的好处,你以后就知道了。”所以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铭记“腰腿练不活,拳就练不上身”的教诲,早晚勤奋用功,从基本功到拳械套路、技击用法勤练不辍,研习不已,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升月落的夜晚,他的武术悄然上身,无论表演、对武术的理解、技击和功法练习,都大有进益,成为武坛新秀。

1983年,中国传统武术迎来发展的新时代,农民工兴起。这一年十八岁的李天成到四门乡石沟门打工,出于对武术的挚爱,一有空就到附近的僻静处练拳。一天他正练拳,工程队的师傅李生财也来练拳。李生财学的是武当鸳鸯派的拳路,他师傅柏新苟是大名鼎鼎的一方拳师,擅长地趟拳、罗汉拳、大金鞭拳、武松脱铐等武术。李生财力大功夫重,李天成腰腿软和又灵活。他给李生财表演倒立走、腾空二踢脚连竖叉。李生财给他点拨气力和拉空功的练法。工友三衙村拳师汪成,和李天成一起练拳时又讲了大势、小势、脱膀、步法等练法,让李天成受益匪浅。

李天成不仅对武术苦练研习不辍,还有一腔侠义之情。他在甘谷县姚庄打工时,遇到武山拳师史广文卖武,便帮场子练拳,并帮着收钱,自己却分文不取,其实他家里人也等着钱用。他去陇西卖笸箩、簸箕,一听到摆武场的铜锣响,就丢下物件去帮场,同行的四门拳师王自来说:“家里等着卖了笸箩簸箕的钱要用,他一听见铜锣响就跑去帮场子,连物件都不管了。”对武术骨子里的深爱,使摆武场的铜锣声就像他的勾魂曲,让他不能自已。有一次村里来了河南的把戏(杂技)客,他看了后对气功表演很感兴趣,就把这些人悉数领到家里吃饭,可他家也食粮紧张。家里人说:“我们自己都没吃的,这十二三个人一顿就把咱们几天的都吃完了。”饭毕他跟这些人问起了气功。他们感念李天成的侠骨情谊,传教了气功练法,李天成依法练起了铁头铜背功。忽一日,村里来了串庄唱戏的,李天成获悉潘师武功超群,诚邀相待并学了壳子棍。

李天成在习练武术的同时,与周边拳师广泛交流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武术水平。他跟磨儿下拳师杨发祥学了沥泉枪、通背功,受到周湾村李堡组李书应点拨拳法、步法,并学了江湖流传的武术灌口,跟村里的杜高家、李新德、三衙村的汪定生、禄家坪石新定(石应明)等交流切磋,武术日臻百里。

多年历练,李天成成为闻名一方的拳师。有一次街子村的一个拳师邀他喝茶。一进院就看到拳师的儿子在练棍,老拳师在观看,看到李天成来了父子二人忙热情招呼。寒暄之后,拳师说他儿子的棍练得不错,让李天成过一手。李天成本不想过手,看到拳师儿子满脸的自信和自负,就接住了棍。对方随即一个点棍直奔门面,李天成走外脚躲开,对方后把又是一个扫棍,李天成步未停,一个拨草寻蛇直挑对方后手及腰部,只听“哎哟”一声,对方跌倒在地。拳师喊道:“没想到李师还有这一手,快,请屋里喝茶。”畅聊中拳师说:“儿子不听话,今天你这一棍杀杀他的性子,对他往后有好处。”

李天成习武不忘传承,经常参加四门武协和县上举办的武术活动,将梅花枪、七星枪传给李文文,把黑虎枪、探江排子传给李维胜等,希望武术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为擦亮武术之乡品牌贡献一份农村拳师的力量。


来源:《天水晚报》2024年10月17日第八版

 

       作者简介:令陆胤,甘肃武山人,武山县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武山县文物局。有百余篇文史、文学作品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甘肃时报、兰州时报、天水日报、陇右周刊、《陇右文博》《文化遗产与保护》《甘肃史志》《渭河文化》等各类报刊杂志。曾任《武山旅游文化》《丝路明珠拉梢寺》副主编,参编《退桼堂诗词》等著作。

 

如何投稿 ✦

 麦湾琐憶 

投稿邮箱:546926004@qq.com或微信:wsw13830828882

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作文,书法绘画,摄影民间传说,非遗等均在征稿之列。

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联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敬请将您的所感所悟,所知所想,用艺术的语言,真实的拍摄,灵巧的双手展示您的正能量爱好和信仰,超越自我,摆渡自己也摆渡别人;

巜麦湾琐憶》欢迎您,让我们携手同行;欢迎关注,欢迎投稿,共同进步!

 来源:麦湾琐意微信公众号(ID:gh_b13ee51c0bcd) 
编辑:天水彩圣
供稿:令陆胤   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麦湾琐憶
当您走进麦湾琐憶空间,触摸流年是否感慨万千? 回首华年,梦想的耕田是否长满阅历的感悟和人生的流连? 请留下您美好的昨天和今天的笑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