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教育强国专家谈

政务   2024-11-02 17:02   天津  


作者简介:
李洪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我国千百年来教育家师道文化的共同核心要义,是教育家群体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维精神特质。这些特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其内在逻辑形成了系统的精神架构,凝聚了中国特色师者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为我们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需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着力推动教育家精神领悟透、把握准、落实好。



一、准确把握教育与国家的关系,树立教育强国的理想抱负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强国需要“大国良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准确把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要求教师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必须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自身为师从教的社会使命。将个人的教育事业时刻与民族复兴、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服务党和国家,牢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责任担当,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回应新时代人民对教育的美好期待。新时代社会巨大变革给教育内外环境带来的深刻变化,要求教师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有力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关切,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个人力量。我们要在时代变化中找到教师职业的确定性,筑牢教育信仰之基,补足教育精神之钙,把稳教育思想之舵。



二、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践行培根铸魂的坚实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要求教师努力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落实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一是要求教师以“行为世范”塑造学生道德品格。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恪守职业道德,使自己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做学问、处事、做人的道理。二是要求教师以“因材施教”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教师要增强知识储备,提升业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传授其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教会其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能,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求教师以“启智润心”培育学生的智慧。教师要给予学生全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开困顿、迷惑,使其在“悟道”的基础上“行道”,实现自身思想觉悟、文化知识、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努力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教育家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而且具有创新的实践自觉。教育家精神是理实相生、知行结合的成果,也要在理实一体、知行合一中赓续。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要注重理论塑造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提升育人的效力。一是要凝练系统的教育思想。深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是教育家精神的突出特征。教师成为教育家,首先应该具备深刻的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探究教育本源、回归教育本质,透过表面的、复杂的教育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教师应该持续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建立研究与实践的长效机制,以多学科视野研究教育现象,从系统论、整体论的视角解释教育现象。二是要形成可推广、有思想的教学主张。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有体系、能借鉴、可推广的教学主张,这是教育家有别于一般名师的精神品质,是教育家精神实践维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学习教育家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品质,躬耕教坛,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三是要探寻自身独特的育人智慧。育人智慧是教育家情感和人格的投射,具有明显的个性和创造性,是教育行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教师要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彰显教育行为的育人追求,不断增长育人的实践智慧。



四、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致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国良师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就是要着力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高素质的未来教师要开拓创新,勇于探索,营造钻研、善教之风,争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一方面,要从既往的教育经验与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家所具有的德性根基,并以此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识。通过对“言为士则”的传统修身观进行现代性审视,形成一种“自我习得”的意识自觉。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实际,对历史中教育家的个体伦理进行创造性激活。教育家精神的养成不是对历史中教育家个体经验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新时代教育生态的现实要求进行创新性转化。要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独特性,探寻历史经验与现实情景的结合点,创新育人模式,将历史中普遍的教育家精神与当下教师个体独特的人格魅力相结合,生成自身个性化的育人智慧。


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必须始终与国家未来发展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要以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鲜明标识。








文字编辑:陈喆

美术编辑:周彤彤

图文审校:李亚男

内容审核:胡洪  韩瑞新

津门教育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