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电保障、有配套、高效益……在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这样一片片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安全和种植户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农场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走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管用”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高质高效推进 夯实农田根基
“以前这里的农田设施陈旧,机井和电线老化,道路也没这么平整。干活儿费劲,进度也慢。如今,种地更方便了,省时也省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到俺们心坎儿里了。你看今年,粮食增产了,大家伙儿都高兴。”在烟筒山管理区,种植大户陈洪的340多亩农田产量达230余吨,乐得合不拢嘴。让陈洪赞不绝口的项目,就是烟筒山管理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把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保障粮食安全的“精品”工程,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突出抓工程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将“管护权”前移,改变过去工程建成后才确定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的做法,在项目批复下达后,立即落实工程设施的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管护单位和责任人提前介入工程设计、建设和验收的相关环节,全程参与工程监督,与主管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
同时,农场有限公司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关口,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办法,出台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管护等办法,项目竣工后连续开展质量“大检查”“回头看”。
针对增发国债项目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农场有限公司建立增发国债建设项目指挥部,整合建管人员,实行高效协同化办公。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把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直观地展示项目计划进度、实际进度以及资金支付比例等信息,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随时深入施工现场督导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工程安全。
目前,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已打造出4条标准化示范带,形成3条高标准示范环线,17处科技示范点,通过责任落实到位、建设进度到位、工程质量到位、运行管护到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
加强制度建设 创新监管模式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如何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持续发挥综合效益,认真做好建后管护“后半篇”文章?对于这个课题,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创新路。
“我们通过科学制定《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运行管护办法》,明确工程管护职责、内容、标准和要求等,实现了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社会事务部主任罗儒旭介绍道。
同时,公司建立“农场负总责、科室监管、管理区为主体”的三级管护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一个月内落实管护主体,签订“项目完工移交及管护协议”,根据管护面积每个管理区在现有管理人员中落实1-2名兼职管护人员,重点加强项目田间道路、灌排渠道、输水管道、提灌站、涵管等工程的管护,确保项目区田间道路完好通达、灌排通畅、各类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好并能正常发挥作用。
“我们在管理区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固定管护人员,落实专人负责,平时每个月对高标农田设施巡查2次,农忙期间每天都巡查,发现有损毁现象及时组织维修,确保项目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梧桐山管理区主任王军说。
完善配套措施 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其中新建1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总投资4843万元,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域覆盖,亩均增产粮食88公斤,亩均增收180元以上。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落实落地,让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道路通达率100%,全程机械化作业率100%。
同时,笔者还看到了一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无人机在田间上空盘旋,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监测;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高标准农田的利用效率更上一层楼。
今年,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针对砂质土壤后期脱水脱肥的特点,与中国农业大学校企共建460亩轻简化智慧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集成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墒情传感器、智能水肥一体机、无线阀控器等智能设备,将田间采集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灌溉云平台,进行田间墒情评估及作物耗水预报模型运算,为大田作物灌溉施肥提供决策支撑。并针对不同轮灌组实现科学的水肥施用,从而实现精准、高效、节水的水肥管理,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实现科学水肥管理,降低水肥施用成本,减少环境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
“有了这些先进设备,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岭瓜乡管理区种植户范丰宝笑着说,“现在政策好,设施全,我们种植户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管护,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像范丰宝一样,享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惠。他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截至目前,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78万亩,占耕地面积70.24%,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让农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图:马文竹
编辑:王胜男
审核: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