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 艳尊驾到 必有好戏 ——“梅韵流芳”王艳专场演出观后兼谈“王艳现象”

文化   2024-09-10 19:42   天津  

艳尊驾到  必有好戏

——“梅韵流芳”王艳专场演出观后兼谈“王艳现象”

文/丁树华




2024年6月1日至2日,“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王艳专场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连续两天剧场爆满、彩声掀顶,京剧名家王艳以《谢瑶环》《霸王别姬》两出经典名戏,再次演绎了国粹之美,展示了大家风采,表达了其对梅兰芳大师和梅葆玖先生的真诚致敬与深切怀念,也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美的享受。

 

浅谈王艳专场演出的两场戏

《谢瑶环》


先说《谢瑶环》。该剧是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根据山西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作品故事严谨、叙事洗练、人物性格鲜明、唱腔设计优美,是新编历史剧中的经典之作。对王艳个人来说,《谢瑶环》也是她的幸运之作。2011年,正是凭借对此剧的精彩演绎,她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迈上了艺术生涯的新台阶。十几年后,当她再以谢瑶环的身份面众,她的演绎已经趋于完美,几近炉火纯青。

首先,王艳对谢瑶环的人物塑造是立体的。穿着宫衣遵旨上殿的谢瑶环,是有思想、有承担、敢说真话的女官;换上褶子明察暗访的谢瑶环,是气宇轩昂、见义勇为的书生;身着蟒袍察院升堂的谢瑶环,是为民请命、执法不阿的御史台;而公务完毕换回女装的谢瑶环,旋即转换成柔情似水的“小姐姐”;至于身戴铁链受尽酷刑的谢瑶环,则被锤炼成大义凛然、勇斗奸臣的女豪杰。在专场演出中,王艳熟练运用手眼身法、唱念做舞等一系列京剧语言,把一个性格立体、爱恨分明的谢瑶环塑造得栩栩如生。其次,王艳对谢瑶环的情感把控是精准的。舞台节奏讲究有扬有抑,反映在戏曲人物性格上就是刚柔并济。比如,在《谢瑶环》中,谢瑶环换了女装,应工小生的袁行健也换上软褶子唱起了【二黄】,这时就要尽情展现人物的阴柔之美,而紧接着的“二公堂”,则又需要阳刚了……王艳对剧中多处情绪起伏的处理非常到位,从而使整部戏张弛有度,观众看起来就非常舒服。最后,王艳对谢瑶环唱段的处理饱含激情。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唱段当属“忽听得堂上一声喊”。随着【高拨子导板】响起,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第一句,真乃金声玉振、绕场而行、入脑入心,使得第二句“忠心报国”的主题宣贯水到渠成。本剧中谢瑶环的唱段设计的每一首都很优美,经由王艳清丽、玉脆的金嗓子再创作,每一首又变得激情饱满、过耳难忘了。这些激情磅礴的唱段就像珍珠一样串联在一起,构成了整部戏的浩然正气,震撼人心。

《谢瑶环》


艺精于勤。王艳从2006年就开始跟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学演《谢瑶环》,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张关正老师亲任导演。在两位名师的教授和指导下,她们找来所有剧种的演出版本,一遍一遍地看,竭尽所能在已经成为经典剧目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就是删除那些自己作为专业人士都不愿意看的,添加那些现代观众可能喜欢的。对于拿不准的改动之处,就一遍遍地试,直到大家满意为止。于是,经典就这样传承了,升华了。

京剧艺术家耿其昌说,从争取青年观众的角度讲,《谢瑶环》可能是最好的京剧曲目,因为它更符合当代审美要求。此话信然,王艳的《谢瑶环》便是证明。过去也有老话讲,京剧艺术属于“高台教化”,但世上没有花钱受教的傻子,所以演员非有大本事不可。以此推断,王艳亦属“有大本事”者。

《霸王别姬》


再说《霸王别姬》。这是梅派经典代表作,说的是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听信汉军降将李左车之言,不顾众将与爱妃劝阻,起兵伐汉,被困垓下。项羽知大势已去,抚骓长叹;虞姬起舞宽慰,为解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该剧深刻地刻画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英雄美人的悲剧之美。

舞台上,虞姬的性格是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渐深入的。梅兰芳大师将其分为五段:从上场到虞子期进宫前,情绪从容、安闲;得知出兵不利到谏阻发兵无效,好似石头压心、满怀忧虑;霸王被困垓下,除了安慰,别无他策,陷入苦闷;夜闻四面楚歌,知大势已去,拔剑起舞,悲情彻心;及至八千子弟兵散尽,再也禁不住满腔悲痛,悲壮自刎……纵观王艳在该剧中的表演,她遵循并优化了梅兰芳大师对人物的理解,通过深入挖掘虞姬的内心世界、多层次的情感刻画和细腻的表演输出,完美地展现了虞姬在上述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使角色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感人。尤其是在全剧高潮【夜深沉】剑舞的表演中,艺兼梅尚的王艳在梅派的雍容柔美中注入了尚派的简爽力道,让千古一题的生死离别变得更加揪心裂肺,命运的悲愤无奈变得更加蹭蹬可感;与此同时,她精湛的武功技巧也在这段剑舞中派上了用场,令她的舞蹈动作更加干净利落、柔中见骨,极大增强了虞姬一角的坚毅气质、戏剧张力和美学力量。

“梅韵流芳”——王艳专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演出结束后,很多同行纷纷向她表示祝贺,也有德高望重的师辈对她寄予更高厚望。专场演出也得到观众热捧,戏院后门等待签名的粉丝排成了长队,他们用“震撼”来形容《谢瑶环》的演出,用“沉浸”来描述《霸王别姬》的享受,这也正是王艳所期望的演出效果。演出结束后,也有朋友问起笔者对两场演出的现场观感,笔者只回答了8个字:艳尊驾到,必有好戏!

 

“王艳现象”及启示

 

“艳尊”是王艳的粉丝对她的昵称,广泛使用于网络。在网络世界,同其他京剧大家一样,王艳的演出视频也被网友海量上传。有网友在某站发了一段王艳饰演《谢瑶环》的唱段,使用的标题是“谢瑶环高昂唱段”,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叫艳艳而只有她叫艳尊了!类似这样充满情感的上传标题随处可见,诸如,艳尊的嗓子未免太好,剧场外的马路上也能听见;艳尊的《杨门女将》,又飒又爽;《昭君出塞》,被艳尊的基本功惊呆了……网友对王艳的认可与热爱由此可见一斑。网络是现实的缩影,线上的不吝赞美在现场就变成了演出中的大声叫好、返场时的掀顶掌声以及散场后等在门外长长的签名队伍。

在中国京剧界,王艳属于少年成名,即便在成为京剧大家、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之后的今天,她亦不过人到中年。成名早,就会背负重,这成为她一路精进的动力;名气盛,就有影响力,这又吸引了更多人喜欢京剧。王艳的成长历程和艺术实践构成了中国京剧界的“王艳现象”。

“王艳现象”由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先生首次提出。在“梅韵流芳”——王艳专场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赵景勃先生在发言中指出,王艳青少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展现出极强的艺术天赋,求学于众多流派艺术大家,形成了开拓式的艺术表演风格,王艳的成才非常值得研究。中国戏曲学院张关正教授非常赞同赵景勃先生的提议。他表示,王艳的成长具有典型性,确实应该作为戏曲高端人才培养的现象级案例,加以认真挖掘。

那么,“王艳现象”都包括哪些内涵呢?

一是成名早。王艳从小喜欢京剧表演,16岁时就在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中,以一出尚派名剧《失子惊疯》荣获专业组一等奖。1994年、1996年、1997年她分别以《失子惊疯》《霸王别姬》《西游记》等剧赴日本参加交流演出,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赞誉。1999年,她随京剧表演艺术家杨秋玲老师学习排演《杨门女将》,在京津两地多次上演,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亲切接见。少年成名更加坚定了王艳从艺的信心,夯实了从艺的路基。

刘秀荣与王艳


二是恩师多。学艺至今,王艳先后跟随孟宪瑢、田玉珠、袁文君、张芝兰、杨荣环、孙荣惠、杨秋玲、李维康、梅葆玖、姜凤山、王志怡等老师学习,后正式拜师刘秀荣先生,艺宗王派、梅派、尚派,还向华文漪老师研习过昆曲,近年又向著名琴师舒健老师问艺。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式极大地拓宽了王艳的艺术视野,打通了她的艺术督脉,让她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吸收、比较、借鉴的机会,使自身功夫变得更加全面。

梅葆玖与王艳


三是功夫精。王艳天资好,人靓扮俊,唱腔清亮媚美,身段亭立柔脆,又自觉严谨,能吃苦,肯下功夫——这是苗正;王艳是一位思想活跃的演员,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这是根深;王艳不只向各位恩师学习“手眼身步”,还重点研究他们表演中的“法”,然后做到举一反三——这是悟高;王艳能够跨行当出演青衣、花衫、刀马、花旦剧目,也能反串小生——这是技强。如此这般,成功便在情理之中了!

杨荣环为王艳化妆


四是三观正。王艳为人正派、待人真诚,不打谵妄语,不陷是非圈,一心一意扑在自己钟爱的京剧艺术事业中。她的徒品好,以一片虔诚之心,原汁原味地求教,所以才有那么多前辈愿意教她;她的师品好,怀一腔传承之志,真心真意地传授,所以才有那么多学生愿意跟她学。这中间浸染的是她对京剧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期待。

王艳与李维康


五是责任重。王艳常说,京剧人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前辈们留下的东西太珍贵了,继承好经典是传承的前提。近几年,她为大连、江苏、成都、上海、济南等多地演员说戏,作为指导老师帮助多地院团排演了《谢瑶环》《白蛇传》等多部经典剧目。与此同时,王艳自己也在积极筹备剧目,准备传承一批经典,留下一批精品。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六是影响大。作为京剧名家,王艳可以说是当今京剧界当打之年最当红的大青衣之一了。其唱腔清脆甜润、扮相华丽俊美、表演端庄大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这些粉丝包括老、中、青三代,其中青年人占半数以上,这对京剧艺术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许多观众表示,王艳的表演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艳现象”对进一步优化京剧人才培养、弘扬京剧艺术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强化京剧基础教育。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需要世代传承;京剧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适于从小发现、从小培养。教育部门应该结合京剧进校园活动的推广,撰写适合小学生阅读使用的京剧教材,聘请专业院团的专业人士充任老师,推进京剧教育在小学课堂的普及,并把教学和演出相结合,从中发现潜在的京剧人才,培育粉丝队伍。王艳就是从小表现出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极高天赋,然后走进戏校,开启自己京剧艺术生涯的。

第二,鼓励演员转益多师。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京剧表演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程式化表演样式,各家有各家密钥,各派有各派所长,构成精彩纷呈的国粹京剧美。王艳能够成长为当今戏曲舞台上的佼佼者,离不开诸多名师的倾囊相授。她宗梅循尚又尊王,许多前辈大家都将自己的拿手好戏毫无保留地传习给她,促进了她的快速成长。所以,一个京剧演员如果能多跟随几个前辈大家学习,对个人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转益多师的前提是为师的要大度、不计较,学生才敢学;为生的要人品好、守得住,老师才敢教。

第三,提升演员的综合素养。王艳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思想先进的革新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舞台解决方案。在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王艳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演员,激励她自觉提升戏剧理论修养,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进入京剧表演艺术的自如天地。王艳的成长告诉我们,京剧演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还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只有理论素养好、综合素质高的京剧演员,才有可能成为承前启后的京剧大家。

《霸王别姬》


第四,培养京剧的尖端人才。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但是,随着老一辈京剧大师纷纷离去,有影响力的京剧艺术家逐年退休,活跃在京剧舞台中央的名“角儿”正变得越来越少,加之青年人才储备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针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王艳的一段成长经历可资借鉴。1991年,天津市艺术学校的领导本着“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教学方针,聘请杨荣环先生为当时还是艺校三年级学生的王艳教授《乾坤福寿镜》,王艳不负厚望,凭借“失子惊疯”一折,荣获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类似这种开小灶的“专才专教”育人方式,特别适合京剧尖端人才的培养。

《谢瑶环》


第五,坚定京剧发展的信心。王艳深受观众和粉丝的喜爱,她的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掌声频起、叫好连连;而对观众和粉丝,王艳更是回之以诚挚。演出时的一丝不苟自不必说,就连每次演出结束后的返场,她都有求必应、从不糊弄,有时甚至认真到返场唱段都带字幕。对于等待签名的粉丝,她更是不管多忙多累多晚都会一一满足。王艳说:“观众的掌声是对艺术和演员最大的尊重,所以,我把每一场演出都看作第一次,必须全力以赴。”王艳对京剧的热爱、传承以及由此产生的凝聚力、号召力,成就了自己,娱乐了观众,助推了行业,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精彩纷呈的京剧艺术不会衰落,只会永生!

艳尊驾到,必有好戏!

王艳从艺20多年,勤奋刻苦、顽强拼搏,场下八方求教、虚心向学,场上千锤百炼、精彩绽放,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京剧人生——那是律的韵动、美的享受、情的共鸣!

她正年轻,必将绽放得更加精彩!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潋滟
京剧演员王艳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