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免镇高仓村:“破竹成路”开辟致富新路径

文摘   2024-12-09 11:30   云南  


高仓村,一个拥有悠久竹编文化历史的地方,其竹编技艺世代相传,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高仓村党委通过党建赋能、链接资源、文旅融合等多方面的努力,依托竹编工艺成功破竹成路,开辟出一条乡村振兴与致富新途径。



党建赋能厚家底

昔日,高仓村的竹编技艺多以家庭为单位传承,生产模式小且分散,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导致产品质量差异大。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高仓村党委积极探索,成立了富民姊妹竹品专业合作社,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起从原材料预处理、加工制作、精品打造、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运营模式,有效弥补了当地竹编产业发展的短板。


村内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自身刻苦钻研竹编技艺,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竹编生产,共同致富。顾发平同志便是高仓村竹编产业的佼佼者。步入他家大院,只见仓库内井然有序的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编成品,院子里还配备了电动竹篾机、破竹机等现代化设备。自合作社成立后,他便扛起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重任,不仅统一从农户家中收购竹编产品,还积极联系外部厂家,确保产品能够顺畅销售,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户面临压价难题和销售不畅的问题。


谈及高仓竹编产业的发展历程,顾发平感慨道:“早在60、70年代,高仓村就有农户自编自卖竹编产品。然而,由于竹编技艺学习周期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导致竹编从业者日渐减少。可还是有很多农户不愿远离家乡,竹编产业便成为我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希望竹编能成为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据统计,2024年,高仓村共有300余户农户从事竹编生产,共编织出17万余件包括通风孔、畜笼、背篓等在内的竹编产品,实现产值95万元,为群众增收36万余元。

链接资源促共富

合作社始终注重与农户的利益结合,联合村内多位竹编手艺人成立竹编产品研发小组,深入挖掘竹编艺术的潜力,进一步开发新颖独特的竹编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2024年高仓村开展竹编技能培训3次,培训90余人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把竹编手艺“捡”起来,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技术指导等,确保每位参与的农户能够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竹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为了拓宽竹编产品的销售渠道,高仓村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强大力量,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将竹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现在高仓的竹编产品远销四川攀枝花、甘肃玉门市及省内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元谋县等地。


此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竹的需求,高仓村与周边者北曹溪哨村、小甸村等多个村建立竹编来料收购点,这一举措不仅为竹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竹编来料加工产业,带动周边村实现了年增收15万余元的经济效益。


文旅融合辟新途


在推动竹编产业发展的同时,高仓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成功申报竹编手工艺品融合创新发展项目,将村委会老办公楼翻修为竹编手工艺加工房和竹编文化馆,计划将竹编生产、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有机融合起来,让非遗文化可见可用。未来,高仓村还将增加竹编制作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可以在专业竹编手艺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从选材、破竹、削篾到编织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让游客们学习到竹编技艺,还能亲手编制出自己的竹编制品,感受到竹编独特的魅力。



高仓村以竹为笔,以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出了生动图景,不仅让古老的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焕发了璀璨光芒,更实现了“破竹成路”的壮丽愿景。


文字 | 庄云非

一审/排版 | 杨金怡

二审 | 蔡良君

终审 | 关绍明

扫码关注我们



我家罗免
富民县西北部的罗免镇,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弥漫着浓郁的果香。一堆火,一碗酒,伴随着山歌小调,激情洋溢的罗免人民迎接着来自四方游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