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雁”竞飞 “群雁”齐飞 阔步奋进路——南津路街道深入实施“雏雁起航”工程

时事   2024-12-09 21:59   四川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南津路街道谋划好、落实好“薪火传承”这一根本大计,大力实施社区干部“雏雁起航”工程,从选拔挖掘、培养使用、激励管护等方面集中发力,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解决社区人才“青黄不接”的突出现状,培养造就了“雏雁”竞飞、“群雁”齐飞共奋进的喜人景象。


精“挑”细“选” 筑好“蓄水池”


衡雪妮,90后,大学毕业后,相继从事过幼儿思维教师、青少年发展中心办公室负责人、社工等工作。2019年3月,她考聘到南津路街道天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担任社区工作者。期间,历经多岗锻炼,因工作成绩出色,衡雪妮喜获优秀志愿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2022年7月,衡雪妮补选为天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24年10月,被组织提拔为天兴社区党委书记。


天兴社区党委慰问辖区留守儿童


“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一直是困扰我们街道各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老大难问题。2021年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后,虽情况有所改善,但未彻底解决。”南津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邓加阳介绍说。


2021年之前,南津路街道的6个社区,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为46.8岁,50岁以上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占比达33.3%。


南津路街道党工委对“雏雁”进行集中培训


在年轻社区干部选拔任用中,南津路街道党工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制订了科学严谨的选拔标准,建立了责任到人体系。由街道党工委直接统筹,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注重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全面开展社区后备干部推荐,扩展选拔范围,开阔选拔视野、精准识人。把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品行好的社区青年选拔到“雏雁起航”队伍中来。街道党工委同步建立起统一的“雏雁起航”人才库,落实“一人一档、一社区一册”,动态记录“雏雁”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参加教育培训与工作落实等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干部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更要为辖区居民谋民生福祉。”邓加阳说,在“雏雁起航”的筛选环节,街道党工委不仅注重考察人选的综合素质、家庭情况等,更注重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南津路街道6个社区储备后备干部已达16人,其中党员13人,本科以上学历10人,35岁及以下的达11人。


精准“滴灌” 照亮“雏雁”竞飞路


“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是条不错的路子,既可以解决居民的就业,还能促进社区增收。”前不久,玉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余志强从外地学习考察回来时感慨道。


今年38岁的余志强,成立了遂宁市津泉兴民服务公司,吸纳了近40名志愿者为居民群众提供开锁、疏通下水道等温馨服务,同时,他还协助参与辖区农贸市场管理,领头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解决更多居民的就业问题。


党的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根本在后继有人。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南津路街道党工委推行“双导师”帮带工作机制。余志强的政治导师为南津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牟宇、业务导师为天兴社区原党委书记关春华。


在南津路街道,政治导师一般在所挂社区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中确定。实践导师由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优秀离任社区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等担当。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帮带形式(每名实践导师帮带原则上不超过9人),帮带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不超过3年。


南津路街道党工委举行实践导师授牌仪式

结合各自社区的实际情况,导师们紧盯徒弟们“缺什么、需要什么就帮什么”,依托“三会一课”、师徒座谈会、“雏雁论坛”等载体,将日常工作实践中摸索积累的好经验、好办法倾囊相授,帮助徒弟快速提高社区工作能力。同步对“雏雁”党建引领、法律法规、城市能级提升、基层治理、物业管理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引导“雏雁”们熟练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做到政治合格、思想过硬,推动“雏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南津路街道党工委每月一次的“雏雁论坛”


多岗锻炼是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方式。南津路街道党工委择优选择一批“雏雁”“上派”街道党建办、民政办、社会事务办等部门进行学习锻炼,让他们不断积累经验、开阔思路、锤炼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将“雏雁”“下沉”小区楼栋、居民群众中间,直面基层重点难点工作和居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把实际情况调查摸清,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查实”,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吃透”,还能结合具体实例,娴熟运用所学习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师带徒、育良才,徒成师、代代传”的生动局面。“我们坚持培育并举,系好社区年轻干部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着力提升他们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助力把更多‘雏雁’培养成为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的‘群雁’,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邓加阳表示。


实践导师对“雏雁”近期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南津路街道党工委还鼓励社区干部提升学历,推动建设高学历社区干部队伍。“以我帮带的凯东社区干部唐婷为例,2009年全日制教育大专毕业以后,除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外,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刻苦自学,成功获取在职教育本科学历,有效提升了自身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目前,在我们南津路街道,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南津路街道组织宣传统战委员李凤丹说。


精心“管护”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天宫路社区是南津路街道最大的一个社区。这里农村和城市交叉重叠,社会形态多元、居民结构复杂。35岁的社区干部郑瑄怡探索创新“爱满天官路·服务家门口”协同治理模式,时常组织辖区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新市民群体,就老旧小区治理与维护、爱绿护绿、文明养犬、电瓶车飞线充电等居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对建好文明和谐社区收集切实可行的“金点子”,让小区环境更加文明和谐;在电江路社区“三无小区”热电厂宿舍,39岁的社区干部蒋红艳以服务群众为导向,牵手党员成为楼栋治理的红色“主心骨”,解锁出“三无”小区“幸福密码”;在邮拱局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27岁的社区干部肖思雨与居民代表定期查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研究解决小区环境整治、设施建管等涉及居民共同利益的相关事项,齐心协力建好管好治好小区;走进南津桥农贸市场,30岁的社区干部李斯琴正牵手志愿者,循序渐进疏导经营者进“区”经营、流动摊贩入“点”经营,有效解决占道经营顽疾、以街为市乱象,让城市烟火气更旺……


社区干部组织相关公司人员、居民代表对停车场项目铺开运营研判


按照“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思路,南津路街道推行社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一线工程”,把急难险重一线作为培养锻炼“雏雁”的“孵化器”和“练兵场”,从各社区择优选派18名“90后”年轻干部到社区党建、城市能级提升、信访维稳、移风易俗等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揭榜挂帅”,攻坚争先,砥砺品行,磨砺作风,增长才干。


按照“从严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对“雏雁”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详细规范记载,作为“雏雁”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实行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评、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调整,将“日常考核+年终评议”相结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进行考评,及时动态调整与补充。在市区等各类评先评优活动、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推选时优先从“雏雁”中产生。坚持备用结合,社区“两委”干部出现空缺时,优先从“雏雁”中推荐人选进行补充,符合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报考条件的,积极推荐报考,让“雏雁”做事有劲头、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蓄好年轻干部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南津路街道从“雏雁”中发展党员3人,推荐市级表彰1人,推荐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2人,街道优秀共产党员6人,1人被组织提拔为社区党委书记,1人被组织提拔为社区党委副书记,1人被选举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社区干部查看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进度


“居住小区越来越好,的确离不开每一名社区干部、尤其是这批年轻有为干部的辛勤付出。”看着街街巷巷呈现出的新气象、焕发出的新活力,换来居民群众的由衷夸赞。


与此同时,南津路街道党工委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制度,建立诬告陷害、恶意举报查处机制,为敢于、善于改革与担当的年轻干部严管厚爱,激发他们甩开膀子、迈出步子,以旺盛热情与十足干劲,主动履职、担当作为,破难题、克难关,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随着一支讲政治、会经济、善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干部人才队伍脱颖而出,为南津路街道推进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持续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刷新了居民群众的文明高度,破解了改革发展和服务群众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将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了居民群众的心坎上。


图片由南津路街道提供

船山融媒记者 卜凯

今日船山
讲述船山好故事,传播船山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