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地一景皆是故事!

旅行   2024-07-06 09:43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GUANG FU
光福景区
不仅景色优美

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人文底蕴


听光福历史,溯光福文脉

今天,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

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在光福的故事



 
光福寺桥

范仲淹


位于光福古镇中心的铜观音寺,原名光福寺,“光福”因寺而得名。历史回溯北宋时期,有村民在附近挖得唐代铜观音像一座。当时,吴地久旱无雨,正逢观音显像,人们便供奉于寺庙祭祀祈祷,果真灵验并下了—场大雨,此后,人们便称寺庙为“铜观音寺”。



光福寺桥也于宋代建造,为梁式平桥,坐落于铜观音寺前,历史悠久,雕刻古朴。桥面由三块完整的花岗石条垒砌,桥的两侧刻有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原栏杆采用武康石建造,于2010年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光福寺桥其实并不是原名。相传,时任苏州知府的范仲淹来到光福,在寺旁学堂听到一位学童正抱着旧琵琶唱到:“学堂面前小木桥,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吓得我伲心惊又肉跳。”为了百姓安全过河,范仲淹捐资修桥,取名“琵琶桥”。巧的是,倘若在桥栏杆的一端用指甲轻轻搔动,另一端贴耳可听到铮铮的清脆响声,犹如琵琶弹奏、悦耳动听。



求雨碑

林则徐


铜观音殿里供奉着一尊唐代风格的观音铜像。北宋康定元年(1040)六月,村民张惠在寺旁取土时发现了这尊佛像,将她送还光福寺。时值吴中大旱,士民将她迎入城里祷雨,“祷之即雨”。消息传出,虔诚的信徒纷至沓来,香火大盛,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于是便改称寺为铜观音寺了。



铜观音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下街38号。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其前身是黄门侍郎顾野王的私宅。唐武则天当政时期(684-704)改为光福寺。宋康定元年(1040),有村民在光福寺旁挖得铜观音一尊,随即敬赠给光福寺。此事轰动了吴郡各地,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便改称光福寺为铜观音寺。清道光十六年(1836),时逢大旱,江苏巡抚林则徐将铜观音像请到苏州城里的天宫寺祈雨,果真下起了大雨。次年又因秋雨连绵,大水成灾,林则徐又将铜观音像请到城里的开元寺,不久即雨过天晴。因铜观音像灵验非常,道光帝特赐御笔亲书“慈庇下民”的匾额和上谕。



墨泉

顾野王


顾野王(519-581年),南北朝梁陈年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是一个全才,书法、诗词、绘画各方面都很精通,品德也堪称楷模,曾在光福寺殿后著书讲学,光福山上有“墨池”,相传顾野王曾在此撰写《玉篇》《舆地志》,染黑了一泓碧泉。



吴中的光福山也是昔日“顾氏家山”。顾野王舍宅为寺,成为了现在的铜观音寺。在后山,还有一座“顾野王纪念馆”,静静诉说着这位先贤的故事,2019年是顾野王诞生1500周年,光福镇在光福山后山塔山公园建立了“顾野王纪念馆”,以缅怀先贤,馆内有玉篇残卷(复制本)展示,值得一看,顾野王纪念馆的正中,挂了一块牌匾,上有“江东孔子”四个大字,这是宋朝诗人刘嘉谟对他的赞誉。有诗云:“博洽倾当世,江东孔子儒。”顾野王是光福的名人和文化“名片”,值此顾野王诞生1500周年,光福镇人民政府在塔山上辟出一座院子,建造了顾野王纪念馆、顾野王书院,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顾野王的家国情怀精神。



光福故事远远不止这些

一起相约光福

重温历史的故事

探赏光福美景


— END —

本文仅代表创作者本人或所属机构观点

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

光福景区
光福景区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