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Mauldin
源自:信报
筆者記得父親喜歡講「狗追到汽車」的舊笑話,諺語「追到汽車的狗」(The dog that caught the car)意指達成目標卻不知下一步該怎樣的人,現在可說是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及共和黨的寫照,須解決競選期間談及的經濟問題。
美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不會奇蹟地消失,聯邦政府債務增長速度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超出一倍。筆者行年75歲,一生見證每任美國總統都矢言修補聯邦債務問題,但僅在上世紀末時任總統克林頓及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聯手做到,可惜未有根絕問題,有關問題不斷惡化。
債務危機惡化 政府省錢有限
美國通脹問題仍未告一段落,債市自上周二起顯得波動,自9月開始,美國10年期債息累升超過60個基點,反映市場未對美國前景投下信任票,此亦非聯儲局所欲見,債市憂慮美國經濟也非無矢放的。
不過,聯儲局仍下調短期利率,並計劃進一步減息。較低的聯邦基金利率能輕微紓緩政府債務利息負擔,卻會引發通脹後果。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借鑑英國經濟學宗師凱恩斯,可以稱之為「財赤的悖論」(Paradox of Deficits)。
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踏入退休年齡,加上美國通脹偏高,社會保障、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等聯邦政府「法定」開支逐年上漲,情況嚴峻但不絕望。無論筆者所支持的政黨是否在美國大選勝出,筆者都對新任美國總統寄予祝福,這次也不例外,但憂慮特朗普欠缺所需的運氣,幸而特朗普應對經濟問題政績不俗。
在上周〈美國聯邦債務危機難逃〉一文中,筆者指出聯邦政府步入難以回頭的債務不歸路。目前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經超出國防開支,而且欠債不斷上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6月更新未來10年預算和經濟預測,估計聯邦政府在2025財政年度赤字約1.9萬億美元,若加上預算外開支,預料財赤超過兩萬億美元。
為了縮減聯邦政府欠債,首先必須停止把債務大坑愈挖愈大,意味每年加稅及/或削減支出約兩萬億美元。如何能做到?特朗普聲稱將委任億萬富豪馬斯克負責精簡聯邦政府架構,使之更具效率。可是,今年度涵蓋政府行政機構支出的非國防可支配開支料僅達9280億美元,筆者相信聯邦政府咬緊牙關、忍氣吞聲下每年可以省下2000億美元,但仍只及財赤的十分之一,而這需要時間去進行。惟與此同時,單計通脹調整,社會福利開支每年已增長超過3%。
特朗普承諾不會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若他履行承諾,聯邦債務將不斷攀升。皆因CBO預計支撐社會保障及Medicare的信託基金將於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耗盡,聯邦政府必須為相關福利埋單,惟聯邦債務不考慮此點屬於異常地誤導。
若按照目前軌道,未來數年聯邦政府債務將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0%以上。若計入整體債務,目前已達GDP的122%,此相當於希臘爆發主權債務危機時,希臘政府的負債比重。當時希臘政府在歐盟成員國施壓下,推行緊縮政策來解困。但眼前誰能迫使美國人勒緊褲頭?「債券義和團」是否正大舉進場?
特朗普班子有其治國理念,美國國會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CRFB)分析其競選承諾,推算在2026年至2035年間,聯邦政府會因減稅及增加開支而累計添加的開銷中位數為10.4萬億美元;同期因削減開支及增加額外稅收而帶來的收入中位數為3.7萬億美元。換言之,聯邦政府在這10年間淨債務累增中位數達7.5萬億美元,即平均每年7750億美元。
民眾未享成果 反受通脹之苦
筆者預期,除了特朗普在2017年推行的稅務改革獲延長,大部分增加開支及減稅的競選承諾將無疾而終。雖然CRFB對稅收的估算大致準確,但筆者估計在現實世界,聯邦政府債務在2026年至2035年間,算上通脹後會累增逾一萬億美元,即平均每年增加超過1000億美元。筆者不是呼籲放任政府開支及減稅問題,而是指出當局應盡力應對債務危機,惟很可能無法扭轉乾坤。
若從圖表上分析,不禁會產生疑問:為何聯邦政府在2019年花費那麼少錢?該年度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不足5萬億美元,隨後新冠疫情來襲,當局祭出刺激經濟措施,再回不了慳儉之路。
目前聯邦政府每年開支較5年前多出3萬億美元,累增75%,同期通脹率累升23%。美國CBO數據顯示,在2023財政年度聯邦政府法定支出約3.8萬億美元;由於美國人口老化,加上通脹因素,CBO預計到2025財政年度,當局法定支出至少增加3%,相當於近2500億美元。
不過,聯邦政府在稅收上大有斬獲,自2017年稅務改革後,稅收累增1.1萬億美元,升幅超過30%。拜登政府強調美國經濟強勁,所言非虛,這也是庫房收入增加的原因。民主黨在美國大選失利,源於大部分國民未有分享到經濟成果,相反通脹壓力的惡果顯而易見。美國經濟按年增長3%確實很棒,但民眾不能分一杯羹也是徒然。
重點是聯邦政府仍有削減開支的空間,或者特朗普能駕馭控制參眾兩院的共和黨國會議員,要求他們在未來5至7年間實現政府收支平衡,藉此冷靜債市,讓美國擺脫聯邦債務危機。
儘管筆者討厭關稅,卻是美國步向全面徵收增值稅(VAT)的「中途站」。加徵增值稅對美國貿易起正面作用,因可抵消美國出口的增值稅。由於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徵收增值稅,不用憂慮《斯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歷史重演。美國在1930年通過有關法案後,其他國家向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觸發經濟大蕭條。
開徵增值稅 補貼福利支出
筆者認為聯邦政府能全面減稅,尤其是大幅削減收入最低50%人口的稅務負擔,利用部分增值稅稅收補貼社會保障開支,撤銷年收入首5萬美元所繳納的聯邦保險(FICA)稅款。
總之,當局擁有大量手段使民眾接受增值稅。可是,聯邦政府單憑加稅不足以填補兩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所以筆者形容聯邦政府債務問題非常嚴峻,但未至於絕望,當局仍有法子在不用徵收增值稅下,達到收支平衡,惟此絕非易事。
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在2002年發表重大演說,指出通縮不是問題,因為美國能不斷印銀紙來推高通脹。筆者承認通縮不是美國當前危機,問題在於聯邦政府印銀紙來填補赤字開支。以目前聯邦政府的赤字開支水平,必定帶動通脹。在宏觀經濟上,赤字開支相當於負儲蓄,最終拖慢經濟增長。目前聯邦政府負儲蓄的水平足以抵消個人儲蓄及投資,拖垮未來經濟發展。
此外,債市也感覺到聯邦債務危機逼近。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表明,2026年5月任期屆滿前不會卸任,預料他將再度略為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不過,若短期利率向下,長期利率未有跟隨,置業人士、商家及商業房地產界就無法受惠。可是短期利率處於較低水平,退休人士及儲蓄者會受苦。
筆者重申,加徵關稅及增加赤字開支將會推高通脹,聯儲局在高通脹環境下僅存有限的減息空間。特朗普希望進一步調低利率,終須面對他討厭的高通脹。
最後,筆者總括美國大選的贏家與輸家,最大輸家是主流傳媒,出現資訊傳遞的範式轉移,目睹Podcast的崛起。觀眾人數在50萬至100萬的Podcast節目比比皆是,人氣力壓主流傳媒。加上Instagram、TikTok、Facebook、X、Discord等社交媒體興起,傳統傳媒將日漸失去重要性。
既然馬斯克是贏家,美國MSNBC女主播馬多(Rachel Maddow)呼籲聯邦政府取消馬斯克旗下SpaceX及Starlink的合約,顯然就是輸家。人民幣是輸家,以色列明顯是贏家,希望聯邦政府實現收支平衡的民眾也可能是輸家。民主黨幾乎在美國所有年齡組別流失支持,筆者希望該黨振作起來,不要把落敗歸咎於美國民眾。
作者:John Mauldin
来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