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一女子因轻信微信群内一条“领红包”链接,陷入连环
页面看起来很正常,还提示“红包将在24小时内到账”。李女士按照指引操作后,却迟迟未收到红包。次日,她发现自己银行卡内3000余元被转走,这才意识到遭遇
对此,警方提醒,此类“红包
1.“广撒网”传播钓鱼链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或垃圾短信散布虚假红包信息,利用节日氛围降低警惕性;
2.伪造官方页面获取信任:仿制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红包页面,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
3.植入木马或跳转支付:部分链接会要求下载所谓“红包插件”(实为木马程序),或直接跳转虚假支付页面骗取转账验证码;
4.快速洗钱销赃:得手后立即通过多个账户转移资金,追查难度大。
正规红包领取不用填写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任何要求“先转账再返利”或“下载陌生APP”的链接均属
针对此类骗局,微信安全团队发布提示:
1.认准官方标识:平台红包自动入账,不会通过外部链接索取个人信息;
2.警惕“高额红包”:如“888元”“666元”等夸张金额多为诱饵;
3.举报可疑链接:遇陌生人发送的红包链接,可一键举报至平台核查。
对此大家需牢记“不轻信、不透露、点对点核实”原则,对群内陌生链接保持警惕,即便是熟人转发也要电话确认,切勿在不明页面输入支付密码或短信验证码,若已泄露信息,立即冻结银行卡并报警。
提醒大家,在享受指尖传递祝福的同时,切莫让“红包”变“陷阱”。
来源:大庆晚报
编发:陆月
审核:代忠勇
终审:吴东来
出品:九派通
报料:0724-2297655
邮箱:connect@jptnews.com
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