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外卖诗人”,上《新闻联播》了!

政务   2024-10-17 18:38   江苏  
·


视频来自央视《新闻联播》

10月15日

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

在北京举行

全国共约200余人参会

来自昆山的“外卖诗人”王计兵

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今天(10月17日)上午

小昆来到王计兵经营的小超市里

刚从北京回来的王计兵

像往常一样在整理货架

空闲时在电脑前

修改近期创作的诗歌



王计兵告诉小昆,在会议开始前十天,他收到了邀请函,当时心情特别激动。会上的8分钟讲话稿,王计兵在家反复修改,反复对镜练习,只为讲好“普通人胸怀家国,用什么态度对待生活的发言。



在会场上,王计兵是来自基层的代表,代表着基层的文学爱好者。“当我穿着外卖装,我就不是王计兵,而是一个外卖员。”在王计兵的内心里,时常装着一种集体荣誉感,所做的事情代表着一个群体,集体感会增加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到昆山,王计兵最想说的两个字就是感动。从初来乍到村民对他的帮助,到送外卖时遇到的“隔空”好评,再到整座城市散发出的包容,他的心早已在昆山深深扎根。


▲小超市货架里放着王计兵出版的书


在采访中,王计兵不时冒出精妙的比喻,这与他的日常创作方式有关。送外卖时间紧、节奏快,有时突发灵感来不及仔细构思,王计兵就在等外卖间隙把这些灵感写在废纸上、记在微信里,时时刻刻做一个发现生活美的“骑行诗人”。“从事外卖工作六年以来,有的诗歌甚至是在等红灯的间隙,短短几句话用语音的方式创作记录下来。”通过送外卖,他接触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故事,写作视野也更加开阔,诗歌素材也丰富了起来。



当提到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诗歌写作的关系,形容生活是固态的,而写作和爱好是液态的。液态的爱好围绕着固态的生活,这才是一种最正常的生活方式。生活是生命的主体,首先要顾全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去顾及写作。王计兵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大家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融入生活

感知生活

书写生活

这正是“外卖诗人”王计兵

一路走来的生动写照


王计兵出生在徐州一个农村家庭,19岁就远赴沈阳打工。在建筑工地辛苦劳动的间隙,一有空就去旧书摊蹭书看。买书要花钱,看书是免费的。但有时书读到一半,就会有人把书买走,这让沉浸其中的王计兵非常遗憾。时间长了,他就产生了续写故事的想法。后来,他从沈阳回到老家,再远走新疆,又去山东开斗车,2002年来到昆山落脚。


2009年,王计兵开始在QQ空间里写日志。因为不熟悉电脑操作,打字对他来说十分困难,所以每篇日志他只记录下了最精彩的部分。久而久之,简短精炼的成文方式让他的文风逐渐走向诗歌。如果说王计兵是一棵不放弃向上生长的植物,那么阅读就是竖起的棚架,如影随形地为他的生命提供了养分。



2019年,王计兵开始送外卖。他经常利用送外卖等餐的时间学习,一边努力劳动、体悟生活,一边在文学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抒发情感。刚开始,因为年龄偏大对平台不熟悉,王计兵的订单很少,但他却从不抱怨。一天晚上,王计兵接到一个订单,当他徒步爬到6楼后才发现顾客留错了地址,费尽周折将订单送达后,得到的却是顾客的责备,这让王计兵很是委屈。下楼时,他的脑海中突然闪现“赶时间的人”这个概念,而自己就是这个追赶时间的人,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诗歌《赶时间的人》。


▲《赶时间的人》诗歌节选


今年是王计兵跑外卖的第六个年头。作为一名网红“外卖诗人”,56岁的他持续“奔跑”了15万公里、创作了4000多首诗歌,他以写诗的方式传递人间温暖和榜样力量,其作品被读者誉为“真正劳动者的诗歌”。


明年1月,王计兵的第四本新书《手持人间一束光》将与读者见面。书名来源于他的一首诗歌《手持人间一束光》,讲述普通人虽不持十八般武器,但希望大家都手持一把手电,把路照亮给更多的人。


在道路上奔波

在诗意中徜徉

无论生活多么艰苦

王计兵始终没有放弃写作

正如他在自己诗集的序言里所写的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

写作是唯一能给他内心深处

带来快乐的事情。”

责任编审 | 顾洁 王懿

融媒体记者 | 阮欣悦

融媒体摄影 | 谢骏

融媒体编辑 | 张丹

校对 | 任斯瑜

昆山发布
昆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