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你家附近的小学或者幼儿园,门口都装上了防护栏!这个防护栏叫拒马。这些带刺的防撞栏、石墩和护学岗,成了学校安全的新标配。这一变化,引发了讨论:这些拒马,究竟是保护孩子的安全屏障,还是形式主义?为什么校园门口会有拒马
拒马的出现,背后有着明确的政策支持和现实考量。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学校大门外应设置拒马等硬质防冲撞设施,以保护学生安全。同时,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也促使教育部门加强了对校园安全的重视。拒马防撞栏成为了一种“标配”,旨在阻止车辆冲撞,保护学生免受极端事件的伤害。
争议四起
有一部分网友和家长肯定了校园门口拒马的存在,拒马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园的物理安全水平。它们可以有效地阻止未经许可的车辆闯入校园,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拒马护栏还可以用于分隔人流、规范人员进出通道,有助于维持校园秩序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面工作。有网友调侃说,这是因为校园恶性案件,让做铁艺的来了单生意。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拒马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园的物理安全水平,但它们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高速情况下,汽车的冲击力是非常惊人的,拒马可能并不能完全阻挡住所有的风险。此外,拒马的存在可能会给学校门口的交通带来一定的不便,影响家长接送孩子。
而且也有网友认为拒马的设置,也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一些心理学专家担忧,在校门口布置拒马、护学岗,警察持盾牌和武器巡逻,这样的画面是否会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学生们每天进出校园,看到这些高强度的安保措施,会不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学校周边是不安全的地方?从而对社会环境产生负面的认知?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可能会对外部世界充满恐惧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如何降低极端恶性案件的发生,加强安保的举措是值得肯定的!但安保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是否能在安全和舒适中平衡?这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与其在校门口堆砌“刺眼”的防护设备,不如从更深层次入手。加强对驾驶员和社会成员的法治教育,提高社会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