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征程!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十大亮点

美食   2025-01-02 15:51   上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引擎。2024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消费、以旧换新,彰显了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强力扶持。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显著提升以下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十大亮点,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电动化转型,全球份额近70%
中国新能源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引导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加速迈进。近年来,伴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增速在30%以上(图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自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位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在50%以上,2024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9.6%,接近70%。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更是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发展的标杆。

图1 全球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销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千万辆时代,认可度持续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延续和出台一系列财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包括以旧换新、报废更新和购置税减免政策。市场供给层面,新能源汽车车型日趋丰富,整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近两年市场同比增速来看,新能源汽车历年增速在35%以上。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26.2万辆,同比增速35.6%,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相较于2023年全年扩大10.2个百分点,市场接受度稳步提高。

近五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历年月度市场渗透率呈稳步增长态势。2024年各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均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在四季度,各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于45%,市场渗透率曲线加速上扬,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车型。

图2 我国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


插混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份额超40%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1-11月,我国插混汽车市场销量451.9万辆,同比增长85.2%,高于纯电动汽车同期增速(15.0%)。市场结构占比方面,2024年1-11月,插混汽车市场占比达到40.1%,相较于2021年的17.1%扩大了23个百分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受充电基础设施限制较小,补能方式更加灵活,综合续航能力更强,市场需求得到快速释放。
自主品牌插混汽车成功实现品牌向上转型。2024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全面覆盖插电式混合动力TOP10畅销车型。其中,比亚迪旗下系列插混车型秦L DM-i、宋PLUS DM、宋Pro DM、海豹06 DM-i等多款车型排名前列,市场反馈积极。2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则以理想L系列、问界等增程式电动车为主。
从消费者调查结果来看,插混式电动汽车更多转化燃油车竞品的市场份额,增程式电动汽车与纯电动车型竞争激烈。购买插混式电动汽车的用户主要在燃油车和插混车型间对比的次数较多,占比分别超过35%,增程式电动车意向用户主要考虑的其他能源类型车辆包括纯电车型、插混车型。插混市场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 “保留油箱、多用电少用油”的用车理念偏好。

图3 分驱动类型新能源汽车历年市场销量结构占比

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4


典型城市NEV市场渗透率超70%,车能融合成发展重点
现阶段,典型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上海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超过百万辆级别。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 147.8 万辆。截至2024年10月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19万台。2024年1-10月份,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75.9%,典型城市有望加快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
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基石,能源补给设施亟须紧密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做好充电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及车能融合发展策略等工作至关重要。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结合典型应用场景出行特征、能源补给需求采取充电基础设施差异化布局,私家车通勤等应用场景多以起终点能源补给为主,出租/网约车、商用车等营运场景下多为“起终点补能+路径补能”的组合形式。此外,未来探索源网荷储高效互动,持续完善削峰填谷、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配套健全电价和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补给设施与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


5


绿色货运发展提速,典型场景应用取得显著突破
道路货运是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动脉,货车电动化,尤其中重型货车电动化,决定交通碳排放的碳达峰进程。推动中重型货车的电动化进程成为低碳交通的发展重点。货车保有量占全国机动车的比例不足10%,但却贡献了交通领域60%以上的碳排放。货车领域零排放转型任重道远。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货车电动化进程,持续出台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绿色货运配送、换电模式应用试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示范工程推进货运领域电动化进程。
市场销量方面,2024年1-11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41万辆,同比增长64.4%。场景示范方面,纯电动重卡在短途高频场景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以纯电动重型自卸车和重型牵引车为例,其日均行驶时长可达8-11小时,高于公路货运车辆的平均水平,体现出纯电动重卡在路权开放与作业增时方面的运营优势。长途运输场景下,纯电动重卡仍受补能设施的掣肘。京津冀、成渝、宁德-厦门等地已着手建设并运营开始建设、运营零排放货运走廊,将进一步推动纯电动重卡在长途干线运输场景的应用。


6


“两新政策”背景下新能源公交客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2014年以来,新能源公交车的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从3.7万辆增加到2023年的55.4万辆,增长了15倍,占全国公交车总数的81.2%。2016年以前的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超过16万辆,目前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到来。现阶段,新能源公交客车面临地方财政紧缩、地方公交集团营运效益较差等诸多挑战,新能源公交客车置换更新困难。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策层面鼓励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购置及动力电池更换价格保持平稳,同时强调更换电池后车辆运行安全监测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可以对更换电池后的车辆进行全面实时监测与管理,确保运行安全。技术层面,建议鼓励生产企业丰富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线,研发长寿命产品,并推出针对中途更新需求的短寿命产品。推动动力电池通用化标准研究,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通用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商业模式方面,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探索创新模式,如“租购结合”、“电池包干”、“定向循环”等,以分担风险、共创价值。此外,开放数据共享,促进大数据技术应用,降低动力电池鉴别、重组等环节成本。
总体而言,新能源公交客车行业在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推动下,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7


自主品牌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得益于品牌力提升、技术升级以及产品创新,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分别为67.9万辆、120.3万辆、114.1万辆,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步伐加快,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比重增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本地建厂+品牌营销”出海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向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持续成为出口亮点,而今年对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出口走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出口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


8


产业竞争格局重塑,行业内卷加剧,部分新势力
行业竞争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日渐提升,车型迭代更新加速,合资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下滑,市场出现“自主品牌供不应求,合资品牌“降价保量”效果依然不理想的结构性差异。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直销模式盛行,用户服务体验好,并且库存情况好于经销模式。跨国与合资企业转型面临分水岭,部分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而雷诺、铃木、菲亚特等跨国车企已退出中国市场。
新势力分化加剧。2024年头部新势力品牌如问界、理想等凭借智能化技术迭代、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效应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部分新势力企业由于定位不清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逐渐掉队,面临经营困难。


9


智驾带来出行与商业化变革,引领未来交通新趋势
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智能驾驶快速普及,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分水岭逐渐凸显,智能化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为此埋单。
智能座舱以提升交互性和舒适性为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语音识别技术、远程控制等功能逐渐成为新车标配,个性化体验、具体功能服务持续优化突破,用户感知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自动驾驶迎来质变奇点,以高质量数据和计算中心为依托,高阶平价智能化有望引领未来交通出行变革,自动驾驶商业模式推广取得新突破,具备示范性的商业成果正在逐渐涌现,如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Robotaxi。全国已有51个城市,出台了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萝卜快跑、Auto 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正在飞速加码,行业正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


10


汽车与能源、交通、ICT产业融合加速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技术(ICT)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一融合不仅推动了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的转变,而且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交通体系及城市运行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新能源汽车被视为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此外,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技术的发展,将有效完善削峰填谷、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与交通产业的融合加速,实现车辆与车辆、基础设施、人员、智能家居、云端、能源系统的多方面互联,满足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效率需求;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融合加速,体现在数据的高效协同上,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1. 典型城市汽车电动化提前到来,车能融合成发展重点。未来一段时间,能源基础设施供给需要有效结合应用场景出行特征,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差异化布局。如私家车通勤等应用场景多以起终点能源补给为主,出租/网约车、商用车等营运场景下多为“起终点补能+路径补能”的组合形式。

2.绿色货运走廊着手建设有望突破长途运输场景仍受补能设施的掣肘,如京津冀、成渝、宁德-厦门等地已着手建设并运营跨区域零排放重卡示范廊道,将进一步推动纯电动重卡在长途干线运输场景的应用。

3. “两新”政策背景下,新能源公交客车电池更换后,车辆实时监测与管理工作成重点。新能源公交客车置换阶段,国家鼓励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购置及动力电池更换价格保持平稳,同时强调更换电池后车辆运行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4. 2025年汽车出口仍将保持强劲态势。中国新能源车在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特别是智能驾驶探索方面仍领先于海外大部分传统车企。我国新能源出口短期内受贸易壁垒加速增速放缓,但仍是重要增量市场。

5. 造车新势力洗牌期将持续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本市场回归理性,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点,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只有持续投入研发,才能保持竞争力。

6. 智能座舱短期拼体验,长期拼生态。通过多模态交互和个性化服务,智能座舱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整体驾驶体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企需要在长期内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以保持竞争优势。


智能汽车老司机
品飞驰人生 聊中国汽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