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梁思成:在逆流中呐喊!

文摘   2024-11-20 10:01   广西  
梁思成
简介




建筑大师“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志向高远的留学青年
梁思成先生出生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加之家庭的影响,梁思成先生自幼怀有深刻的民族危机感和驰骋的爱国之心。他在青年时对中国文化已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感情。1925年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期间,中国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中趋于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他深感”研究中国建筑是逆时代的工作“,期间父亲寄来的新版《营造法式》彻底点燃了梁思成先生对传统建筑的热情,”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今后却要成为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于是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也逐步树立了其从事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志向。
树立丰碑的建筑史学家
1931年,留学归国的梁思成受朱启钤先生之邀到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针是“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梁思成先生主张:“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言,尤需重‘见’。读跋千篇,不如见原画一瞥,义固至显。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于建筑物之真正印象,绝不能有所得。”

十余年间,他与同仁一起,调查了15个省200余县的2000多个古建单位。通过测绘、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包括图纸照片的档案,并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与此同时,梁思成先生还对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营造法式》进行研究整理,结核现存实物及老木匠、彩画匠的指导,逐步剖析。

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初步整理和注释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造型特点、色彩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来龙去脉,总结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评述了中国建筑发展的辉煌成就。他在1946年第一次用英文写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艺术中提到“使中国古代建筑这一瑰宝,拂去尘埃,重放异彩于世界文化之林”。
梁思成先生手绘赏析

梁思成认为研究不能只停留赞扬和发思古之幽情上,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剖析这份遗产,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中国古代建築在文献上记载很多,但不经过实地调查,即使读破万卷书,仍只能得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词藻而终不得建筑物的真正印象。所以他坚持研究古建筑,首先必須进行实地的調查测绘。
后人盛赞:“梁思成建筑手稿,每一张都是艺术品”
文物建筑的守护者
梁思成先生不仅是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奠基人,还是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开创者。他曾向解放军地下党提供过一份“全国文物建筑简目”,并被发放到各作战,使许多珍贵古建得以免遭战火的侵袭。

梁思成对古建筑保护的主张是具有科学型的。早在1931年,他就写道:“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他提出:“我们爱护文物建筑,不仅应该爱护个别的一殿、一堂、一塔,而且必须爱护它的周围整体和邻近的环境。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式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屈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1957年梁思成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这样的痛确实浸入了他的血脉。
1972年他逝世之时,正是北京城墙被拆光之日。他死前蜗居在清华园北院的一间平房里。
   图为梁思成先生故居
主要文献


《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  1932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1932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1934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1934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1935
《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       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            (五)斗拱(元明清)》   1935
《中国建筑史》1945
《中国建筑和艺术》1946
《城市计划大纲序》1951.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1952
《中国建筑的特征》1954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1954.

建筑设计之家
关注建筑设计之家,建筑、园林、景观学习平台。即时了解建筑设计行业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