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这片草木葱葱、钟楼悠扬的古老国度,每年吸引无数青春韶华的少年少女来寻梦。走在蜿蜒的鹅卵石街道,古典与现代交织,仿佛时光流转,历史与现实轻轻相拥。但正当我们驻足欣赏这份宁静时,悄然而至的电信诈骗却像一道暗流,试图拖我们入水。
大家生活中日常经历的肯定是一些假冒官方机构的电信诈骗,常见的官方机构电信诈骗具体有以下的几种:
冒充大使馆,海关人员,签证中心,中国反诈骗中心,英国警局,英国快递公司,英国银行,英国NI中心,电话卡电信公司
Work From Home诈骗邮件,视频网站平台诈骗邮件,Council Tax诈骗邮件,苹果商店诈骗邮件,Paypal邮件诈骗
Whatsapp信息诈骗, Paypal在社交媒体的诈骗, 免费超市优惠券
冒充NHS,Amazon/皇家邮政/DHL短信, 冒充Amazon/皇家邮政/DHL短信
首先,他们如同老练的戏师,尽展高超的表演。通过模仿学校、银行甚至政府机构的声音,进行所谓的“紧急”通知,声称你有款项未缴,或有资料需补交。真假难辨,在紧张与不安中,许多同学会下意识地按照指示行动。接着,他们巧妙地伪装成生活中的“救星”。当你的住所或行李出现问题,总会有“好心人”伸出援手,提出解决方案。但代价往往是金钱,而那些“紧急状况”多半是虚构的。最后,他们扮演梦想的使者,为你展示一片光明的未来,只需要你提前投入一些“学费”。美好的承诺背后,隐藏的却是利益的陷阱。
洞悉骗局的四维度策略:首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第一步总是及时验证。正如你不会在不清楚源头的情况下引用文献,任何要求付款或提供信息的请求,你都应该与正式渠道进行核对。其次,从不向陌生人泄露你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号、护照信息或学生身份证号。这些信息是你的防护盾,不可轻易让外人得知。再者,金钱买不到真正的机会,真正的机会是基于你的能力和努力而来的。任何要求你先付钱的“机会”,都值得怀疑。最后,当你感到迷茫和不确定时,寻求可靠的帮助是最佳选择。学校的顾问、导师或者身边的朋友,都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建议。
在英伦这片充满古老魅力和现代风情的土地上,我们是追梦人,也是风险的对手。让我们一同努力,以智慧和勇气,破解骗局,护航梦想。愿每位留学英国的学子,既能深度学习,又能安全无忧地度过每一天!
文字:李雨昕
排版:黎晨阳
审核:吴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