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国际技术规范,中国创建

百科   2024-12-05 17:10   天津  

近日,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高采收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获悉,中国石化孙焕泉院士团队创建的“多元热复合驱技术规范”,经美国、法国、沙特等14个成员国的技术评审专家投票表决,成功获批立项。这是我国首个稠油热采领域的ISO国际技术规范,也是中国石化油气开发领域首次成功立项ISO国际技术规范,标志着中国石化原创技术“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从国内走向国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多元热复合驱技术规范”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稠油开发领域国际技术合作、提高全球稠油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稠油是重要的石油资源,但国内稠油油藏类型复杂 
稠油资源丰富,全球稠油(含油砂)可采储量约占石油可采储量的36%。中国是重要的稠油资源国,全国热采稠油连续13年产量超1500万吨。稠油也是国家战略物资的重要原料来源,稠油中的环烷基稠油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生产冷冻机油、高等级沥青、变压器油等的优质原材料。
受陆相沉积及生、储、运移等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国内稠油地质、油藏特征与国外差异大,以难采稠油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埋藏深,中国已探明稠油油藏中埋藏深度大于900m的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60%以上;二是油层薄,“十五”以来,中国新发现稠油资源品位下降,储层更薄、原油黏度更高,油层厚度在6m以下的薄层稠油储量达到了7亿吨;三是储层非均质严重,中国稠油油藏为陆相沉积,不同沉积时间单元的储层物性差异大,同一沉积时间单元的储层物性平面变化快,层间渗透率级差往往大于20~30倍。

 创新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开辟稠油热采开发新领域 
稠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强,世界稠油开发以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等单一注蒸汽热力采油为主,难采稠油埋藏深、油层薄,单一注蒸汽开发面临“流不动”、“流不远”、“流不快”的问题,不满足国际注蒸汽热采开发的筛选标准,常规注蒸汽热采技术无法有效开发。
孙焕泉院士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聚焦难采稠油开发难题,持续加强攻关,在蒸汽基础上,引入化学剂、CO2、N2等介质,研究蒸汽/化学剂/气体协同作用机制,阐释了“气热协同保热强热、热剂接续降黏助驱、气剂增能均衡热前缘”的机理认识,创新提出多元热复合开发方法,实现“单一热力”向“热力+”转变,突破难采稠油效益开发技术瓶颈。集成创新多元热复合体系设计、多元热复合数值模拟、多元热复合工艺等,形成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体系,开辟了稠油热采开发的新领域。

 矿场工业化应用效果良好,获得国际业内普遍共识 
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在胜利、河南等油田规模应用,新增动用地质储量2.7亿吨,支撑稠油年产量长期稳产在480万吨以上,油气比0.55以上,2023年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产量贡献占当年稠油产量的80%以上。实现稠油开发界限不断突破,厚度界限由6m拓展至2m,深度界限由900m拓展至2000m,原油黏度界限由5万mPa•s拓展至50万mPa•s。
2022年稠油高效开发技术国际学术论坛上,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理念和技术获得业界普遍共识,国内外同行一致认为该技术具有引领性,实现了稠油开发技术的迭代升级。
下步,中国石化稠油热采创新团队将按照ISO相关要求,与来自美国、沙特等国家的技术专家组成国际工作组,加快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尽快发布标准。

- END -


欢迎加入石油圈科技人才广场
↓↓↓





石油圈
跟踪全球油气行业科技前沿及发展动态,聚焦双碳能源转型与产业数字化变革,聚合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