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伴随新世纪第一缕阳光,《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创刊,我们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宗旨,每年岁末,都会推出一组年度封面人物,致敬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人,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寒冬里的暖流、时代银河中的璀璨星辰。
仔细看看这份名单,就会发现,这是一群执着的人、投入的人,比如制片人、导演方励,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几乎倾其所有;比如导演滕丛丛,她将自己挚爱的《我的阿勒泰》搬上屏幕,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绝妙改编;比如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诞生的见证者、中国生殖医学的开拓者乔杰,数十年前开始进入中国生殖医学领域,攻坚克难,白手起家,一次次创造奇迹。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发现自己所爱之事、执着投入、许以时间,所结出的果实会超出想象。
像《中国新闻周刊》的这些朋友们一样,周刊自己也一样相信热爱的力量、投入的力量,相信坚持、坚守与长期主义的力量。
25年来,我们始终在路上,从一本时政大刊成长为一个覆盖1亿粉丝的头部全媒体品牌。这些年我们改变了许多,又有许多根本没变,比如坚守内容为王,坚持深度调查,坚信专业精神,坚定国际视野。这些信条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25年意味着什么?25岁,对于一本杂志而言,意味着从初试啼声到日渐成熟,意味着不断寻找自己声音与位置的辛苦历程。而对于一个人而言,25岁又意味着什么?是远行,95岁高龄的顾明远教授,25岁已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逐步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是坚守,94岁高龄的张晋藩教授,25岁已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毕生推动法制文明;是天赋,25岁的赵涛从未学过电影表演,却已凭借《站台》和《任逍遥》打开了人生新天地;是梦想,泡泡玛特的王宁,从大学开始创业,25岁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如今他已创造了属于自己赛道;是荣耀,“00后”的李雯雯已经站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这是一份致敬的名单,看起来是向他们如今的成就致敬,但实际上也是向他们曾经的第一步致敬,因为其中的所有人在迈出第一步时,都未曾想过未来的荣耀,他们只是因为热爱与执着,被心中的声音召唤,必须迈出那与众不同的一步。
2014年,电影《后会无期》拍摄时,作为制片人的方励也在剧组里。拍摄之余,他们与当地村民聊天时,村民说了一个发生在东极岛上的传奇故事。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艘日本船在东极岛附近沉没,船上装满盟军战俘,在船只中弹和战俘逃亡过程中,日军不断开枪扫射战俘,东极岛渔民不顾生命危险,救起了几百名外国战俘,将他们安置在岛上。几天后,日本军人又上岛带走了他们,最终投入日本本土的战俘营。
这个故事让方励难以释怀。“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惨案,也是一场非常壮烈的救援,我们不去打捞,就没人知道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后来《后会无期》主题曲的那一句“当一艘船沉入海底”,指的其实就是里斯本丸号。只是,那时的方励不会知道,这个故事会让自己付出怎样的心血与代价。
多年之后,《里斯本丸沉没》终于上映,拿下十年以来国产影片最高分。在封面人物发布现场,《中国新闻周刊》问方励:倾家荡产拍电影,值得吗?他说当然值得,他认为电影留存时间越长,产生的价值就越高。“把房产、钞票转换成更有价值的、能留给后代的文化、艺术、历史,不是更好吗?”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人成了真正的行动者,他们不追寻结果,不畏惧过程,勇敢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并持之以恒地走到了今天。《中国新闻周刊》愿意与他们彼此感召,站在创刊25周年的新起点,将以连续创业者的勇气再出发,继续向上向善,做敏锐的观察者、谦卑的记录者、忠实的传承者,与时代同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王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