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给“空中的士”加最后一道保险

时事   科技   2024-11-25 08:18   广东  

这是先行故事汇的第91期。


这期我们要讲的是低空探索的故事。


你曾经是否幻想过打“飞的”出行,每天在路上就能享受空中美景?随着科技的发展,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飞行器应运而生,未来的城市空中出行已逐渐变为现实。


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梦想通过自研为“空中的士”打造一顶“平安伞”。





万米高空跳伞告捷

深企朝为低空飞行器造伞进发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实现气动减速的装置,在航天航空、跳伞运动、空投物资和回收飞行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月,在美国田纳西州,来自深圳的三名跳伞运动员,从12991.43米高空一跃而下,完成了他们所在企业自研伞降装备挑战万米以上高度的首次尝试。


▲深圳企业自主研发万米高空跳伞装备

远在万里之外的谢启浩,是这套跳伞装备的负责人。此次挑战成功,令谢启浩信心倍增,他和团队决定把有关技术的研发经验,用于另一项重要探索——我国最大载重1.1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整机降落伞空中开伞试验。


作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eVTOL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立体交通中短途出行工具,很多人形象地称其为“空中的士”“空中汽车”。


当前,随着我国在飞行器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eVTOL机型越来越丰富,重量越来越大。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现有国产降落伞难以满足承担这些飞行器最后一道“安全保险”的需求,而国外也没有成熟、可用于eVTOL的整机降落伞产品。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对此,谢启浩决心,努力突破有关技术壁垒。


“1.1吨的降落伞载荷适用于市面上绝大部分eVTOL的使用需求,如果试验成功,未来我们将挑战更大载荷。”谢启浩表示。


此次试验,对于谢启浩团队来说,还有另一个特殊意义,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把新成果,带到11月举办的中国航展上展示。




探索整机伞降极限

梦想改变装备依赖进口




把视线拉到位于广东湛江的测试场,谢启浩和团队正在进行地面开伞试验,这是开展空中开伞试验前最重要的准备环节,也是国际上通用、验证降落伞开伞程序的方式。


“3、2、1,开伞!”


在奔跑的试验车辆内,谢启浩按下开伞键,安装在尾箱的降落伞伞仓随之响应,迎风“绽放”。可下一秒,这顶“伞花”瞬间“枯萎”。


“发生了什么?”


“伞被冲烂了。”


在实验室经历过多次强度测试的降落伞,却在此时“吃瘪”,透过伞面上被冲破的大洞,众人不约而同望向谢启浩,等待他的结论。


“过载了,差了一个数量级!”谢启浩边计算分析,边和同事复盘。


我们的试验结构没有安装脱离结构。开伞后,车辆还在加速,结合车辆本身的重量,降落伞瞬间承受不了超出预期十多倍的负荷。”说着,谢启浩和同事着手优化试验装置。


▲降落伞伞面出现破损


几番调整过后,他们开启了下一轮测试。


“开伞!”


随着车辆启动、加速、降速,降落伞绽放成一朵饱满的“花朵”后缓缓落下,经受住了考验。




优化试验方案

挑战最大载重eVTOL空中开伞




经过反复论证,降落伞终于迎来了空中开伞试验。


“慢慢往上升……注意角度……拍摄无人机准备好了吗?”


试验现场,谢启浩紧盯各项准备工作。


随着1.1吨配重试验工装被吊机被吊到88米的高度,所有人都望向高空,严阵以待。


“直接拿eVTOL真机做实验的话,成本很高,花费资金属于百万元量级,甚至可能更贵,所以我们在前期做一些模拟测试时,就会设计一些工装去替代真机。”谢启浩介绍说。
 
1.1吨电动垂直起降模拟飞行器整机降落伞空中开伞试验

“3、2、1,点火!”


随着指令声,降落伞在1.1吨载荷、50米极限开伞高度快速完成响应,下降速度稳定在5.5m/s,在6m/s的人类安全着陆速度范围之内。


“伞降测试整体上还是很成功的。开伞效果、减速效果、应急作用,都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谢启浩兴奋地说。




新成果“首秀”中国航展

引“低空赛道”业内关注




“这是我们从15公斤的小无人机,到重量达一吨多的飞机都可以用的降落伞。”


“之前我们有一个项目是500公斤左右的无人机,想做伞降回收,你们可以做吗?”


带着“年轻”的产品和想法,谢启浩主动出击,公司首次参加中国航展,引来了不少关注。


我们公司的飞机目前用的是捷克公司的降落伞,未来想更换成国产降落伞。”一家轻型运动飞机的参展负责人向谢启浩表达了自己的需求。


▲谢启浩与中国航展参展商探讨合作事宜

停机坪上,公务机、eVTOL、无人机,多款飞行器共同“秀”出高低空飞行未来场景,谢启浩也看到了更多商机。


“这是我第四次来到中国航展,还记得第一次的情形,现场真的相当震撼。”谈起在中国航展上的经历,谢启浩激动不已,“但是这一次,是我首度带着自家研发的产品过来,心情完全不一样,能感受到了大家对于‘低空赛道’的期待与关注,既紧张又兴奋,希望自己能扎根这个赛道,为低空经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记者手记



用一顶“伞”闯一条新“赛道”,八年时间,谢启浩这名核动力高材生“转战”低空,在深圳踏上了一段从迷茫、自知再到坚定的旅程。


当前,低空经济在深圳这座“天空之城”蓬勃发展,也将为他带来更多机会。今天所记录的测试故事,虽然只是低空探索中的一小步,但相信用国产整机降落伞技术守护低空安全的实现并不遥远。


记者 / 王羽丰 温国赞 王涛 曹泽东
排版 / 李柳荧 曹铭珊(见习)
审校 / 岳丽红 靳阳懿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生于1984,深圳政经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