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人民法院召开“强化诉源治理 有效降低案件数量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

政务   2024-12-06 18:32   云南  

2024年12月6日上午,景洪市人民法院召开“强化诉源治理,有效降低案件数量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景洪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鸿伟通报景洪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情况及取得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景洪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强化矛盾纠纷前端治理责任,主动加强内外联动,抓牢矛盾纠纷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的发力点,构建诉源-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诉源治理体系,有效实现了诉讼案件减量和审判质效提升。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新格局。立足于我院诉讼服务中心原设立的景洪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室及景洪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依托《景洪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实施方案》“1+1+5+N”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通过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解纷力量,主动融入市域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聚力打造诉源、案源、执源、访源“四源”一体的诉源治理新模式。

二是坚持前端发力,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坚持指导前移、调解前移,落实法官挂钩联络机制,选派6个优秀法官团队与6个矛盾纠纷调处分中心一对一挂钩联络,推动形成“法官下基层、多方齐协作、就地解纠纷、矛盾不上交”的诉源治理新局面。共组织特邀调解员参加线上培训9期212人次,法官团队受邀参与党委政府部门组织的基层干部、法律明白人及调解员培训6次。试行特邀调解员报酬差别化制度,将调解案件数量、调解成功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特邀调解员的薪酬、解聘、续聘、评先评优挂钩。建立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将标的额较小的纠纷优先引导至矛盾纠纷调处分中心进行调处,实现矛盾纠纷诉前分流调解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三是坚持中端共治,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大案件非诉分流力度,形成特邀调解组织固定入驻模式,由特邀调解员轮流担任调解辅导员,通过甄别引导、分层过滤、递进调解,确保诉前调解工作覆盖到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的多个领域。优化配置、细化委派程序,科学合理分配委派案件,确定专人负责审查退案卷宗,制定详细的委派调解流程指引、文书模板等,进一步畅通司法确认渠道,保障多元纠纷化解成果及时通过司法确认,妥善运用调解平台实现委派调解案件的全流程监管。鼓励开展诉前财产保全“以保促调”和诉前被告身份信息协查工作,有针对性解决被告无法联系难以开展实质性调解的现状。今年以来,在人民调解、专业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共同参与的多元解纷模式下,至今年11月底共诉前委派案件11331件,调处成功3113件,调解成功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25.24%。

四是坚持末端延伸,筑牢“息诉”主阵地。推进诉源治理向执行末端延伸,对调解成功自动履行案件进行补助,提高调解员督促当事人履行的自觉,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案件自动履行1463件,同比增长21.8%。将矛盾纠纷在前端诉源治理“控增量”与后端执源治理“减存量”有机结合,实现精准立案、诉前调解、执前督促、执行和解全面衔接,着力减少立案“进口”,增加执行化解“出口”,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显著降低。

五是坚持科技赋能,助力诉源治理提速增效。持续加快线上调解平台的应用力度,全面推进调解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在六个矛盾纠纷调处分中心安装设置云上法庭设备,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解纷需求。2024年以来,我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多元调解”小程序调解了4446起纠纷(含诉中调解案件)。


下一步,景洪市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参与、推动、保障作用,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探索解纷关口前移、精准司法服务、智能平台搭建等新路径,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为构建平安景洪、法治景洪贡献力量。


来源:综合办公室、立案庭

景洪市人民法院
有你的参与,我们将变的更优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