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
禾本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代表作:
豐·松竹淮扬、同锦记、
水之美术馆、山修美术馆、
南京话剧团、运河书场等
经过数年努力,苏江团队已经建立了成熟独到的设计管理模式、团队管理制度,以及从设计、施工、软装到竣工全程规范流畅的流程,深度确保设计成果的高度还原。
▲左右滑动查看案例
编者序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很荣幸地采访了禾本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苏江。他还是一如往常地穿着黑色的衬衫,点缀着中式设计的小心思,带着标志性的眼镜。
半小时的采访时间转瞬即逝,但也收获颇丰。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从一盒蜡笔开始,逐渐感悟设计的善意”这样一场绮丽的专业室内设计之路吧。
第一章 | 设计之路
「SECTION ONE」
1.1 从彩色蜡笔到设计之路
D-LIFE:您是因为什么契机踏上设计之途?这个和您的家庭或者成长背景有关系吗?您认为设计行业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苏江:选择走上设计这条路,其实和小时候一个非常小的物件——彩色蜡笔有关。大概在小学的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母亲给我买的第一盒这个彩色蜡笔,小时候我因获得了一盒四十八色的彩色蜡笔而接触到了绘画,并从中培养了绘画兴趣。我从小学的开始一直到高中,画画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一盒彩色蜡笔开启的设计之路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绘画之于我的意义——是将其视为毕生追求的职业,还是仅仅作为业余时间的消遣?在高中以前,绘画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享受与释放。然而,当文理分科及大学专业的选择摆在我面前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经过深思熟虑,我在画家与设计师之间做出了抉择,最终选择了后者作为我的职业道路。
这一选择,不仅是对自我兴趣的顺应,更是对未来规划的一次勇敢尝试。设计,对我而言,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将个人情感与社会需求巧妙融合的过程。我渴望通过设计,让空间讲述故事,传递情感,为人们带来舒适与愉悦的体验。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那盒色彩斑斓的蜡笔,它引领我踏入了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世界。
1.2 职业道路的重要契机
D-LIFE:迄今为止,从业多年来的职业发展中有哪几个重要的节点?在这几个不同的转折点,对设计的思考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苏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几个关键事件塑造了我的职业生涯。童年的彩色蜡笔激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高中时,我确定了对设计的热情。
▲本科室内设计专业毕设作品
在南京艺术学院,我选择了室内设计作为专业,因为我认为它能让我与人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和情感交流。这个决定不仅基于我对设计的热爱,也是对实现个人价值的深思熟虑。
1.3 艺术家与设计师的抉择
D-LIFE:您刚刚讲到在绘画和设计中选择的设计,是怎样的权衡考虑?设计更吸引您的点是在哪里?
苏江:实际上,我在高中时思考这个问题时,觉得相当有趣。那时我认为绘画更加倾向于自我表达,它是个人内在能力的一种展现。然而,作为设计师,则需要与社会、群体以及个人产生互动。
因此,我意识到,如果选择成为设计师,不仅能创造个人的审美价值,还能创造社会价值,包括大众审美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设计还具备功能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基于我的性格考量,我更喜欢与社群和社会保持互动和连接。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设计这一职业道路。
第二章 | 设计理念
「SECTION TWO」
2.1 从炫技到人文关怀
D-LIFE: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也是您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的表达相关。现在您的主要的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节点的变化,还是一以贯之的?
苏江:我的设计理念和心态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起初,我专注于技巧展示和形式美,通过光影和几何形态来表达个人风格。随后,我认识到设计应超越表面,满足客户需求,重视商业逻辑与人性化设计的融合。我开始注重使用者体验和空间的文化内涵,追求设计的人文价值和情感联系。我致力于将文化深意融入设计,让空间传递情感。
▲工作室场景
现在,我更注重细节,力求体现对人的关怀。我认为,触动人心、传递文化魅力和情感价值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这就是我对“设计的善意”的理解。
2.2 探索设计与用户互动的价值
D-LIFE:您可不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讲一下这种感悟的实践。
苏江:近期有个落地项目,名为“南宋风华”,其设计理念源于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场景中描绘了文人们围坐一桌,品茗论道的和谐氛围。每一个细节,从器皿到桌面布置,都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韵味。打造一个集文创茶礼与饮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同时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
设计初期,我们计划使用宋代文化元素和中式标识营造氛围。但随着项目深入,我们更注重空间体验和产品细节。例如,自制香囊体验让参与者选择香料、布料和挂坠,制作个性化香囊,我们还关注了香料种类和制作过程的每个细节。
▲项目案例实景
我们认识到,空间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这涉及空间风格、色彩、灯光和顾客与经营者互动的每个细节。例如,我们会精心规划香料摆放、工作台高度和储存方式,确保顾客在制作香囊时既享受乐趣又体验文化。这标志着我们从单纯追求审美转向审美、实用和互动并重的新阶段。我们希望顾客在空间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设计的善意。
我体会到回归的意味,找回初心。我选择设计而非绘画,因为我内心渴望与人互动。在商业空间中,我们的设计产品和视觉元素与人无声交流,这种交流至关重要。这种回归让我找到设计之心,认识到设计是情感传递和人际交流。每个设计师都有独特的思维和想法,这是我们的重大转变。
2.3 核心理念:设计的善意
D-LIFE:您现在可以用一两句话总结现阶段或者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会继续坚持的设计理念吗?
苏江:设计应融入更多善意,以提升品质。设计理念应注重与使用者的互动,而非仅是艺术表达。我们重视使用者的真实反馈,以实现设计的真正进步。例如,在讨论卫生间设计时,团队成员开始理解并认同设计细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者需求。在中国,许多人忙于生活,很少关注自身需求。因此,交流与反馈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引导他们理解需求,同时深化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我珍视那些愿意提供反馈的群体,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提升设计能力。设计师应感谢并珍惜这些共同成长的反馈交流者。
第三章 | 设计理解
「SECTION THREE」
3.1 设计师的社会认同及价值感
D-LIFE:在商业环境中,业主和最终用户常常不同。以平面设计为例,像茶饮品牌的手拎袋,是设计团队不断努力和创新的结果。虽然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手拎袋可能只是用完就丢的实用物品,但总有人会因设计而欣赏它们。设计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作品不仅被认可,连细节也被珍视。您对此有何看法?
苏江:设计师追求反馈和认可,这是他们工作的核心价值。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设计师有不同的使命,服务于相应的群体。
▲工作掠影
设计的价值不取决于客户的经济状况,而是满足人们在空间中追求更好体验的需求。设计师理解并满足当前阶段用户的需求,但随着成长,他们的理解可能会改变。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是多变的,受到个人经历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设计师通过不断更新设计和收集反馈来获得认可,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计师的思维和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影响他们的作品和性格。
3.2 网红化的设计与商业的困境
D-LIFE:许多商业空间采用网红化设计,其生命周期通常较短。这种设计不太可能成为长期案例,被人们长期记忆。对此,您有何看法?
苏江:今天早上,我在翻阅一本书时,书中提及明代文人在设计园林时,追求“稍工仍要拙,宁古不为今”的空间理念。这里的“宁古不今”,我理解为宁愿选择符合传统仿古的设计,也不愿盲目追求时髦。
▲长物志——中式雅生活典范
我们为何追求时髦设计?文化不应仅以时尚度衡量,应辩证看待。时髦设计可能带来短暂快乐,但若不能转化为消费和盈利,难以持久。“去网红文化”反映了浅薄追求网红的非明智。网红现象通常短暂,热度过后可能面临困境。盲目跟风网红店,若热度仅维持短时间,则难以持久。这涉及运营者、设计师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若脱节,可能导致项目反馈不佳。商业空间的网红现象有其价值,如提供美感和交流快乐。但经营者需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变现。设计师应考虑设计的持续性和变现能力。商业空间需在短期内吸引流量以盈利,但经营者需权衡快盈利与常态运营。
3.3 网红时代下发展方向的反思
D-LIFE:网红是一个中性词,不代表特定风格,而是指能迅速吸引关注的形式。这种网红化可能有正面影响,如让用户接触更多设计风格,拓展设计师的艺术表达范围和可能性。
苏江:网红现象具有复杂性,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还影响了公众认知和社会审美。随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网红在传播内容和引导社会认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网红风格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心态和审美趋势的变化,与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重视精神享受,这促使价值观从单纯物质追求转向精神层面的满足。
历史启示我们,复古与创新之间可以找到平衡,推动文化和设计的进步。我们的文化根源深厚,结合现代生活习惯和科技,可以创造独特的文化与设计风格。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期待更多创新,相信未来文化与设计将更加多元和丰富。
第四章 | 专业发展
「SECTION FOUR」
4.1 个性与工作方式
D-LIFE:您刚刚也讲了,您是一个i人(intj内倾型人格),但我们在接触和交流下,觉得您其实是非常外向,很像一个E人(外倾型人格)。intj型的人格应该是比较有逻辑、有规划,且喜欢独立工作的个性。这个性格在工作上有给你带来一些什么影响吗?
苏江:我平日里和熟络的人交流基本非常自然,与刚接触的人交往时或许就少了这份自在。因此,相比采访更能接受这种聊天的形式,更像是朋友间的闲聊,这种感觉让我更加享受。我本身也是个喜欢深入思考的人。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对于需要协作的团队成员,我的要求可能显得严格。我过去会解释我的想法,但现在更倾向于让他们自行理解。在我们的团队中,除了设计师的角色,每个人还要承担其他工作。我虽然更适合独立工作,但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设计师的工作本质上需要沟通和配合,项目推进中需要与合作伙伴沟通,理解彼此的思维差异。这需要通过语言和沟通来减少隔阂。
▲团队每天相处的工作室一角
在团队项目中,最大的挑战是理解。理解你的人会非常理解,不理解的人可能会反感。性格差异可能带来问题,但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心态,避免针对个人,而是专注于事情本身。尽管误解难免,但这是人与人相处的一部分。
4.2 日常学习方式与推荐
D-LIFE: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提升方式,比如说国外旅游,跨界的寻找艺术的灵感来源等。在您心中有哪些地方是或者建筑师设计一定要值得去一下的,或者您生活中日常会有一些什么兴趣爱好,让您保持持续的灵感来源。
苏江:我曾对阅读很抗拒,但近来却发现,从书中汲取的信息与内容,其含金量与获取速度实则更胜一筹。当然,我并非否定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它们同样有其价值。但是这让我更加认识到历史和经验的重要性,落在纸上成册的智慧都是千百年来的精华凝练。
实地考察是了解文化的一种方式。去年,我访问了山西,亲眼看到了那里的古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通过多看、多用、多体验和消费,可以拓宽我们的认知,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
▲实地考察山西古建筑
形成个人风格时,我认为博古通今是最佳方式,尽管不易。广泛阅读古人的著作,深入思考,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在设计时有更多精神力量的支持。文化精神不仅是个人的代表,也是精神支柱。因此,有溯源和脉络,我们才能吸取美好的东西。我也在尝试通过消费、体验和旅游等方式,与现代人交流,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
我们需要通过了解过去的东西来延续文脉,因为我们的文化存在断层。现在我们学习的设计手法和建筑理念大多来自西方,而“设计”这个词是20世纪初引入的。虽然百年前没有设计这个词,但设计的存在是事实。我们的椅子、家具的产生,被称作“营造”。所以,对空间的设计自古有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设计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学贯中西,文化的衔接、交流和融合是一个过程。形成我们职业者风格或方式,前人已经为我们走过了一段长路,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可以走。
4.3 未来期许与公司发展规划
D-LIFE:最后,您会给自己立个什么样的flag吗?比如说三年、五年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未来对自己或者公司发展有什么规划和期待?
苏江:近期,我对“公司”这一概念的感知比较弱,更多关注在项目和设计本身。我期望未来能继续做传递善意的事,即使公司运营可能有困难,我仍希望坚持设计之路。对我来说,独自在设计领域工作也是美好的。我期待更多机会参与项目,通过设计在空间中传播温暖和情感。
▲迎接未来的机遇
这份期许对我来说,不仅是五年规划,更是长远愿景。我相信,它能赋予空间温度和情感,作为设计师,我认为创作过程能带来快乐。技法虽重要,但让设计充满情感和温度才是其真谛,也是未来可能的机遇。至于公司的发展,我认为一切随缘,不强求,不执着。
编后记
苏江的设计风格,注重空间的温度和用户体验。他的设计作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需求,还在视觉和情感上给予用户独特的体验。
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仍然保持着持续的知识汲取和独立思考。他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并且在其设计中合理运用,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一份沉淀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