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制作精良的系列视频......
她致力于民族民间舞蹈研究,通过新媒介向大众展现舞蹈艺术,利用新媒介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她在bilibili平台发布的舞蹈学视频总点击量破五百万,由她主讲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美》系列视频发布至今,平均每一期收获约四十万次瞩目点击。
bilibili点击量达41.7w
她是叶笛,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她是教师,是学者,是教授,是硕士生导师。她在新舞学范式中,讲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时代故事。
叶笛,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基地首批研究员 ,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负责的《民族舞蹈学1》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课程。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文化涵化与多元一体:长江流域舞蹈的文化互动研究》;主编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艺术·舞蹈创编与表演》;论文入选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舞协“中国舞蹈评论年度推优”优秀文章、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费孝通人类学奖”二等奖等。
1
感故土之情
以传承相赠
“作为一名‘川妹子’,我对巴蜀文化有着别样的情愫,就像每个人心中都对故乡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这是一份浓浓的乡土情怀,也是我在民族舞蹈学(舞蹈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动力。”叶笛说。
巴蜀舞蹈就像一只翱翔的鸟,引领她追寻珍贵的民族文化宝藏。山高路远,实步为先。
“田野调查”是民族舞蹈学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叶笛回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多年间无数次田野工作,尤数读博期间,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黑虎寨调研余友成释比(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年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经历最为‘惊险’,也最为难忘。"
2011 年,为了调研关于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羌族舞蹈文化环境的抢救与保护情况,叶笛作为课题组成员走进茂县羌区。
奥兰加巴德北部阿旃陀石窟群进行调研
叶笛(前排左二)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参加研讨会
2
承教于心
科研为行
从成都到南京,是科研课题的步步深入,亦是从受恩师启迪到致力于挖掘舞蹈艺术的尝试与创新。叶笛向我们分享科研心得时,最先对给予她学术帮助的研究生导师和南艺领导及同事表达感谢。“我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杨向东先生、博士研究生导师黄宗贤先生以及我的博士后导师于平先生。在学术上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指引,让我能够快速聚焦和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入职南艺后,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关心。”
叶笛(右一)博士后答辩现场
叶笛参加韩国釜山国际研讨会
3
数字融教学
传承辟新径
“在线系列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美》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材研究立项课题之一,最初在媒体平台发表,我是怀着一种分享的心态。在数字化时代,媒体平台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渠道,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欣赏。因此,我决定利用bilibili平台,通过视频形式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舞蹈知识和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美》线上课程
南艺叶笛发布视频中部分弹幕内容截取
南艺叶笛在bilibili发布的
《南艺奇妙游——穿越时空的创意小品》
系列视频截图
南艺叶笛在bilibili发布的
《长江流域非遗舞蹈之美》系列视频截图
叶笛(前排右二)与学生共同拍摄教材图片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感悟了许多珍贵的人生意义。我学会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珍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我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和信任,这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我也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力量和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宣泄的方式。心若向阳花自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与学生们共同探索舞蹈艺术的奥秘,分享人生的喜悦和感动,共同成长和进步。”
共舞吧!继续前行。
在舞蹈学研究这条路上,可以奔跑,也可以舞蹈,有热爱和才思化作力量。
她是初心不忘的学者,她是醉心教学的师者,她是叶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