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隆回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民生   2024-10-29 14:44   湖南  


斗指戌,霜降。霜降不是降霜,温骤降且叶枯,层林尽染。立冬,斗指乾。冬始,生气闭蓄,蛰虫休眠,万物收藏。

“四时八节”指引四季流转,指导农人农事,横有关联,竖有脉络,分割成一年365个“十二时辰”。

《论衡·雷虚》有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说的大抵是平原大地方,要说在隆回这样的山区地带,一乡一习俗,十里不同音。隆回人说话的腔调,跟节气一样犬牙交错,有些地方,同一个村落,上的院子和下的院子,音调就有差异。有人开玩笑地说,在隆回,转过一座山,就可能换了一种口音。更有甚者,说“隆回人打个屁都分不同的声调!”

01

一都司门前人讲话温婉敦厚,不急不躁,但是个别字词的发音确实怪异,如吃鱼是“吃无”,落雨是“落五”,挖芋头是“挖物头”。这些方言方语,发音不同,声调却基本无异,搭上前言后语,并不影响交流。只是放在以前,并没有像现在有着“普通话”的标准语言,方言太重,终究是会影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思想家魏源是司门前人,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这里,说的肯定是司门前话。他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司门前方言,一生走南闯北,“读万卷书求圣道,行千里路得民情”“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那情景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至于他的诗,如《题望云山禅寺联》:“邱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他的对联,如“沙洲回碧水,朗月照金潭。”写隆回山水,抒故土情怀,虽历200多年时光,依然历历在目引人共鸣。遥想当年,魏源说着家乡话,与诗友唱和,该是怎样的别有意味,他发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呐喊,依然振聋发聩、警醒国人。

02

隆回有八都,《湖南省隆回县地名志》对隆回八都做了记载:“一都司门前,二都金石桥,三都匡家铺,四都鸟树下,五都大水田,六都六都寨,七都塘市头,八都雨山铺。”还有许多流行于地方的顺口溜,具有十分的贴切性,如“一都管根线,二都管把扇,三都管条陇,四都管个片,五都管个圞圞转……”还有“一都的财主二都的炭,三都的牌楼四都的壙,五都的排树六都的馒(麦),七都的坛坛八都的罐。”这是按隆回八都的地域特色传唱的。一都街上屋多,开有各式各样的店铺,生意兴隆,有钱人家多。二都靠近溆浦,冷溪山烧木炭有名。三都牌头指的是此地有道光皇帝圣谕的贞节牌坊,大气、壮观,1968年毁了,用来修建拦河坝。四都农夫搭田壙非常出名,这是一门体力、技巧加艺术的农活。五都伐木放排,远近闻名。六都的馒,包含一段辛酸史,“养女不嫁六都汉,六都家家吃麦饭。”七都八都出产坛坛罐罐,现在还有村落叫“白窑山村”,“窑”指原来的“窑里”,以土窑烧制陶器而著名。

03

因《早安隆回》而出了大名的袁树雄,是桃花坪三合街里长大的,说的方言应该属于“八都话”,也叫南面方言。在隆回还有一种语言带的划法,就是沿着横板桥、荷香桥、荷田、岩口连成一条线,以北的方言叫“北面话”,以南的方言叫“南面话”。袁树雄的歌有很深的隆回烙印,尤其是其被特招进隆回县文化馆成为一名体制内音乐人之后,《三合街》《老村长》《大隆回》《早安隆回》等,不仅将地名等写进歌词,还将隆回南面方言融进了演唱当中,《早安隆回》中“早安我的隆回”就是用方言唱的“早安我力隆回”。带着隆回方言腔的歌曲,照样让全世界人们为之拍手相迎,这是方言的魅力,也是方言的传播力,没什么不好。


04

“呜哇”是隆回花瑶的高腔山歌,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演唱“呜哇”的多是当地的老一辈村民,用地道方言演绎高、拉、回、转,如“我打起来,唱起来,唱得青山翠鸟飞起来。呜哇……唱得青山树木颠倒长,唱得河里石头浮起来,少年乖,唱得妹的脔心把根乖起来。呜哇……”翻译过来的唱词显得正式,却失了词的地域特性,少了腔的方言属性。所以,好的原生态艺术,只有到它的原产地才能真正地欣赏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方言,有它产生的必然性,也有它传承的必须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方达丽家-东城嘉园推出的

方言赞家乡 全球隆回人短视频大赛

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东城嘉园的广告创意是“传世墅院,荣归嘉园”

套用,就说“传世方言,说我隆回”吧!



这几天,“隆回发布”视频号上一个短视频很火,六都寨老乡在几内亚教当地的小朋友说隆回六都寨方言,“字正腔圆,忍俊不禁”,一笑之余还能滋生几分自豪感:一口隆回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 作者:欧阳征剑

  • 编辑:杨晓
  • 一审:马美姣 二审:罗勇军  三审:隆正平


隆回发布
讲好隆回故事,传播隆回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