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绿树阴浓夏日长,又是一年暑期至。一个学期结束了,衷心感谢您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孩子们走进暑假,回到您身边,相信您会接过教育的接力棒,对孩子加强思想品行教育和心理沟通。孩子们的平安和进步是老师和家长的最大心愿!
暑假即将开始,为便于您和孩子共同设计暑假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愉快、安全的暑假,现将学校有关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项告之如下:
1. 严格要求孩子遵守防溺水“六不”“两会”: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擅自下水施救。
发生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报告;
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2. 孩子外出时,家长务必做到“四知道”:
▪ 知道孩子去哪里;
▪ 知道孩子和谁去;
▪ 知道孩子去做什么;
▪ 知道孩子何时返回。
家长务必及时掌握孩子行踪,杜绝孩子长时间脱离安全监护。
3. 若无法陪伴孩子时,家长请务必委托并叮嘱其他监护人尽到看护责任;同时,通过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
暑假期间,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等活动增多,交通安全尤为重要。请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攀爬护栏;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好扶手,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不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员等非法营运车辆。
3.私家车出行请系好安全带,不酒驾,不超载,不分心驾驶,儿童坐在后排座位,年幼的孩子使用安全座椅。
4. 提醒孩子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它事情;玩滑板、骑平衡车时,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具,且禁止上路行驶;
5. 教育孩子不坐无牌照车辆,不乘坐改装车、拼装车、农用车、三轮车、报废车、载货车、拖拉机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6. 教育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遵守地铁、公交车、长途大巴车等乘车规范,待车停稳后,有序上下车;上车后坐稳扶好,不在车上吃食物或喝饮料;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身体部位伸出窗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世界也存在很多诱惑和陷阱。请您教育孩子文明上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
1.目前,领取游戏皮肤诈骗、网络追星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兼职诈骗是学生易受骗的电诈类型,请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未成年子女使用电子产品的安全教育,不要将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同时管理好子女使用的手机卡、银行卡,严防子女将手机卡、银行卡进行租售而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2.不随意点击不熟悉的链接。当收到所谓中奖链接或系统升级的链接后,不随意点击,不安装可疑客户端。
3.不泄露个人信息,慎重在公共场所电脑及微博、微信、购物网站等平台留下真实信息,保护好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和家庭人员信息等隐私,不向他人泄露银行卡号和密码。
4.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核实对方身份,提高警惕,第一时间告知家长相关情况。如果对于接到的电话、短信心有疑虑,无法辨别真伪,可拨打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咨询。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泼,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3.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4.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6.掌握正确火灾逃生方法:遇到火灾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尽快避险逃生或等待救援。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有计划地完成假期任务,不突击、不拖延。
2. 多与父母、家人、同学、朋友等交流沟通,当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向他人求助。
3.遇到挫折,可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信心。
4.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户外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帮助自己放松身心。
1.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细嚼慢咽,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2.教育孩子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3.持续的高温天气极易滋生各类细菌、霉菌,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餐饮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1.家长要履行好监护人职责,密切关注孩子行踪,孩子外出要经家长同意,孩子外出家长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归期、知同伴、知活动内容)。
2.要教育子女注意防汛、防山体滑坡,预防自然灾害等,遇极端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伤害。
3.要教育孩子在节假日外出活动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与陌生人交往,不到无安全保障的危险区域、地点游玩,不到人群密集、拥挤场所等地活动,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
编辑 | 马伊琛
审核 | 田都荣
终审 | 徐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