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幸福纳溪年④ | 大年初一,最爱那一口香甜

民生   2025-01-29 21:01   四川  

Lunar New Year's Day

最爱那一口香甜

作者:郭玉莲


又是大年初一

我最爱的那一口香甜

正在厨房里悄悄地酝酿

诱人馋涎

那香甜

当然是深植在血脉里的猪儿粑

是记忆里的

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那时候,每到小年,妈妈就开始泡猪儿粑米,按比例量出酒米(糯米)和饭米(粳米),淘洗,加水。小小的我围在妈妈身边,努力地看着,记着。

蛇舞新春

欢乐庆新年

到了腊月二十八、九,要磨米浆了,爸爸、小姑姑等壮劳力就上场了。石磨安放在堂屋一角,爷爷家先磨。他们人多,磨得也多。奶奶添磨,两个小姑姑推磨,有时也是小叔推磨、爷爷添磨。一家人说说笑笑,讲家族历史,讲中外故事。我们围在旁边,好奇地摸摸磨单杆,追着大人来回推磨的脚步跑来跑去,又稀罕地想要添几勺磨,抢过勺子,又紧张又害怕地躲着转动的磨钩,添上几勺,逗得大家哈哈哈大笑。

有一年,爷爷家早磨完了,我们家还没动。因为我们还太小,爸爸去邻居家吃年饭多喝了一点酒,醉得东倒西歪的,走路都令人担心。妈妈埋怨得不行:“喊你少喝点少喝点,几杯猫尿下去,姓啥子都忘了。这米浆子不早点推出来,明天晚上(除夕)咋个滴得干?咋个接灶神老爷回家?”

爸爸一身酒气、满脸通红,一边打着趔趄一边大着舌头说:“你那几斤米,我醉了都推得出来。想当初,我还一个人推了十多斤米呢!”

我们担心爸爸妈妈吵起来,就一直围在旁边,假装帮忙。爸爸踉踉跄跄地拿过磨单钩,一边推磨,一边听妈妈抱怨。不知不觉中,几斤米的米浆就磨好了。妈妈把米浆装在麻布袋子里,下面放一个盆,吊在梁上一点一滴地沥水。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妈妈一边烫洗着锅碗瓢盆,一边让我们去喊爸爸回来剁馅。爸爸呢,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奶奶的火塘边说笑了,总要我们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地回来,“咚咚”地剁。剁馅的流程早已熟捻,先把熬油剩下的油渣剁细,再依次加入红糖、桔红、花生仁剁细,然后加入炒香的熟芝麻,搅拌均匀,猪儿粑馅就做好了。

等到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还在睡梦里,妈妈已经早早起了床,锅里烧上水,从屋后砍来一大张翠绿漂亮的芭蕉叶,撕成几块,烫洗干净,垫在蒸笼里,挖出沥得半干半湿的糯米团,搓成大小合适的圆球,捏成中间凹陷的圆团,舀一勺糖馅放在中间,合拢捏成一个个肥肥的豌豆角,放在蒸笼里,猪儿粑就做成了。妈妈手脚很快,一会儿就做了满满一蒸笼。这时候锅里的水也烧开了,蒸笼放上去,大火蒸十来分钟,那熟悉的糯米香、甜馅香就弥漫了整个厨房,传到卧室,唤醒梦得迷迷糊糊的我们。

猪儿粑蒸熟了,我们手忙脚乱地摆上碗筷,再在每个人碗里倒上小半碗新沏的新茶。妈妈端来蒸笼,揭开笼盖,热腾腾的水蒸气升腾起来,萦绕着一个个像小肥猪一样酣睡的猪儿粑,甜香盈盈,诱人犯罪。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在茶水里涮一涮,挟起一只肥肥的猪儿粑,把尖尖的一头放进嘴里,让糯米糖馅的甜香一起入胃——哦,那让人又馋又忆的猪儿粑……


小时候,我以为全国人民大年初一早上都吃猪儿粑。后来才知道,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汤圆。都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就是在纳溪人,也有人吃汤圆的,有人吃面条的。只有水口寺周边兴文县、江安县、纳溪区、叙永县这几片山村和周边的平坝,才是吃猪儿粑。而且,猪儿粑有甜馅,也有肉馅、菜馅。我不禁怀疑,难道我是假的纳溪人,如此不一样?




如今

不管走多远,不管有多大

在我的味觉里

在我的记忆深处

大年初一最爱的那一口

还是那甜甜蜜蜜的猪儿粑

还是那一份

糯糯的香甜

推文:郭玉莲
编辑:艾雪
责编:王超明
值班编委:廖胜春
总编辑:王甘君
主办: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主管:中共泸州市纳溪区委宣传部


我们是纳溪官方移动客户端、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爱纳溪二维码)




(纳溪发布二维码)





(纳溪故事会二维码)

纳溪发布
推介纳溪,品味纳溪,好享纳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3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