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没必要了吗?中国地下水查明:北方占95%,南方仅5%

2024-11-19 12:00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北方占95%





我国在2021年首次完成了全国地下水查明,这次调查汇集25家水资源调查专业单位,以及31个省级地质环境检测机构。这次查明的结果显示,全国地下水的总储存量大约在52.1万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地下淡水资源总储存量约为35.5万亿立方米,占据全国地下水资源的95%;而南方的地下淡水总储存量大约在1.9万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5%。


01
南水北调没必要了吗?
其中北方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地区;南方则主要集中在江汉洞庭平原、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区。除此之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还有14.7万亿立方米的咸水地下水储存。
这些数据得益于地下水检测站网的完善,以及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管制。如此多的地下水资源让人不禁转念一想,
南水北调工程当初就是为了保证北方用水和灌溉发展,

如今北方地下淡水资源如此丰富,
南方不占据任何优势。那么这个工程还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吗?
在问题得到解答之前,我们必须要仔细地进行思考,从整个宏观层面来看待水资源利用这个问题。文章接下来将会从南水北调工程本身阐述这个斥5000亿巨资打造的工程,然后再从地下水与该工程的利弊本身进行简单比对,最后完成基本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南水北调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通过几次会议和决策就开始动工的。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实施这个工程,必须处理好节水与调水、治污与通水、环保与用水,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来讲,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水量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因旱灾受损的耕地面积近4亿亩,
比70年代还要多出2倍左右。

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也呈现出北方贫乏,
南方丰富的特点。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流径量占到全国河流流径总量的84%,北方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日趋严重。
另外,从经济层面来讲,工程能够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北方地区GDP增长的直接带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这些潜在的变化能够转为经济优势,推动调水地区的经济普遍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样以来,人口增加和城市快速建设无法避免用水量的增加。而南水北调工程对于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能够极大程度地缓解因用水困难限制城市发展的困境。
如果以环境变化的角度看待该工程,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同样也能起着重要作用。华北、西北地区的用水是非常大的,其需求已经超过当地水资源40%的警戒取水量。过度的采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但不限于植被退化、水土流失、风沙加剧、地下水漏斗、海水倒灌等。
因此,从整体来看,南水北调工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我们也从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正因为这样一项大型工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基础建设也能高速发展。
但南水北调工程也不全是只有利益,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弊端,那这次全国的地下水探明能否成为未来用水的一个解决方案呢?
不少人认为南水北调对当地调水和输送地区的生态造成破坏,人口迁徙变化会出现不平衡。过去曾经出现的旱涝灾害以及一些引水方案都引起了部分人的质疑,南水北调是否需要重新评估?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根据2021年水利部水公司11月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与2020年相比。水位下降超过2米的站点共有333个,占比10%左右,而水位下降超过0.5米的站点比例比较大的是山西、江西和湖南。另一方面,水位上升超过2米的站点共有873个,占比27.2%,其中水位上升超过0.5米的较大站点的省市为河北、天津和江苏。全国地下水整体增减幅度的变化出现不均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重新提到地下水的开采问题,即便有着南水北调工程,但许多地区仍然非常依赖地下水,不少省市的地下水已经处于超采,这种依赖性如今并没有减弱。
70年代末期,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水资源利用这块就开始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2011年-2015年的年平均开采量已经增长至1111亿立方米。
根据过去全国地下水开采程度的样本数据统计,开采程度60%~100%的省市有6个。地下水100%开采意味着除了标准的矿化淡水外,还有一定程度的微咸水。
就华北平原来讲,截止2017年,华北平原已经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立方米。这种过度开采地下水还曾导致华北平原形成大面积地面沉降,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区深层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的范围已经占据平原地区的55%。
地下水开采过度还会使得海水入侵原有的地下河淡水,根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数据资料显示,辽宁、河北、山东等不少地区,海水入侵已经开始从点状转向面状发展的趋势,其中渤海地区的海水入侵最为迅速。
看到这里,你还会想着南水北调工程是否有其必要性了吗?
答案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全国地下水的开采、超采问题还会更加严重,用水问题将会更加困难。并且在城市发展方面将会出现严重不均,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为什么地下水开采会导致这么多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开采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它不像地表水那样可以进行直接引流利用。开采地下水必须通过大面积的挖掘,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挖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地面自然也不会稳固,塌陷是迟早的事。
虽然其他行为,比如采矿也会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但是水位下降和地面塌陷的罪魁祸首是地下水开采。地下水资源无论是淡水还是微咸水,它们的补充过程需要数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因此从形成过程对人类利用的角度来讲,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
地下水超采的问题在国外其实有着不少例子,而且很多国家地区都面临着这种超采带来的困境。以墨西哥城为例,大部分饮用水都依赖着地下水层的开采。由于超采带来的问题,水位下降导致40%左右的淡水资源流失,按照目前的速度,未来50年,墨西哥城的地下水层便会枯竭。
而气候的不断恶化也在加剧着这一问题的影响,不仅仅是地下水,地表水同样也岌岌可危。全球的淡水资源都在减少,而且地下水的补充并不是通过几场大雨就能完成补水的,缺水问题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长期以来被认为缺水的北方地区,其地下水储量竟然占据了全国储量的95%,相对而言,降水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仅占5%。针对这方面的数据,让人不禁思考,南水北调是不是没有必要了?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该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大通道,中线工程自长江上游引水,跨越华中平原、黄土高原,最终输送至华北地区,东线工程起源于江苏,沿着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通过调蓄湖泊和调节水库,将长江水引入黄淮海平原,而西线工程则是从长江上游的四川引水,经过严峻的高山地貌,将水输送至干旱的西北地区。
所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作用,包括: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提高整个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虽然这项工程的发展确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技术难题、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等,还是需要得到更加重视和有效管理。
因此尽管地下水资源的发现,让我们意识到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南水北调工程,只依靠地下水开采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相反南水北调工程仍然是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在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确实会存在着高昂的成本费用以及较复杂的技术难题,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以及生态风险,同样需要得到更加重视以及有效的管理,再者随着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以及运营,同样也需要不断调整以及优化。
就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仍然是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该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南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利用效率,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完善,以确保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的水利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改善,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相比国外的一些无节制使用地下水,南水北调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的大型利民工程。
因此,即便在全国范围内勘测到的这些地下水资源是不能够替代现有的用水方案,地下水自身的局限性非常大。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
提升地表水的可用性是比较好的办法。

数字化转型行家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