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运河的今天
从吴王夫差的山阴故水道到晋惠帝的浙东运河;从隋炀帝第一次南北全线贯航的隋唐运河、到元朝郭守敬改水道一路北上,形成的京杭大运河;从明朝潘季驯用一生“束水攻沙、蓄清刷黄”,到康熙开凿中运河,最终彻底隔离黄河、消除水患。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载体,纵使千年,大运河一直在,一直生机勃勃。
千年来的运河传承
每个清晨,长笛声中,宁波港被唤醒,集装箱开始装运,它们或将抵达内陆城市、或将通达全球,宁波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宁波港将大运河与浩瀚大海连接在一起,因为内河港与海港结合,宁波港吞吐量跻身世界前列。
这里是河海交汇处,更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叉点。自古以来,海外客商、货物从宁波沿水道直抵杭州,并进入京杭运河。这条连通宁波入海口与杭州钱塘江的水道正是有着约2500年历史的浙东运河。
伫立岸边,一条大河,写尽千年沧桑,千年前千帆林立、船号声声,现在换成汽笛长鸣、万吨级货轮乘风破浪,大运河,正以崭新姿态在新时代流淌、向前。
钱塘江三堡船闸内,大批货船正在等待出闸,然而水务预警,钱江潮水来袭,船只必须排队等候出闸最佳窗口,跟千年以来船工航行的“看天望气”不同,今天所有监测都由现代设备完成,从而得出最精确数据,保证航行的最大安全。
就在货船陆续出闸时,距离闸口10公里外的西兴也在渐渐醒来。西兴,浙东运河源头,自古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是历代南北物资转运之地、商贾云集之处,酒肆、店铺、货站林立,临河古道,小巷纵横,这里曾经“吆喝四起、舟满官河”。
杭州人王根生祖上在清光绪年间就来到西兴经商定居,家族在此住了上百年,家里老人告诉他,明末清初,西兴登记在册的过塘行就有七十二爿半。南北客商、东西货物都于此须,那是西兴的全盛时期,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路铁路发展起来,过塘行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独特的运河记忆要讲给更多人听,于是王根生开始用笔留住记忆。
西兴过塘行,它反映了中国人在历史上的商业、物流的发展进程。通过王根生手绘的地图,可以想见,因为一条大运河而因此繁盛的,又岂止是西兴一地。
自古以来,类似西兴这样的商业聚集地,运河上不胜枚举,而这背后是无数运河人的努力。南来北往的货船络绎不绝.驾驶这些货船的人们,被称之为"跑船人"。今天,同样的货物走京杭运河从山东到浙江的运费仅相当于铁路的1/2,公路的1/10。川流不息的船舶带来了每年6亿吨的运量,让大运河以超低的运输成本沟通了南北物流。
运河犹如一条水上高速,超过十万的跑船人在运河上生活。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漕粮征发地,浙东地区的船只更加密集,然而浙东丰富的水网既是优势,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早在经济盛极一时的宋代,繁忙的水运催生出了长江上的水上救援组织,因其船体都被涂成红色,久而久之,“红船”成为了水上救援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浙东运河因为联通内河与海运,水上交通更加繁忙。
浙东运河边,一支当代的“红船”救援队伍正前往事发地点展开救援,领队何关明正乘坐冲锋舟在前引路,类似的救援行动他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这些队员穿上装备能下水救人,脱掉装备就是老道的造船师傅。何关明祖上是绍兴一带有名的造船世家,五代传承的松陵船厂,从乌篷船一步步做到了千吨货轮。随着运河水上运输业的发展,造船的订单从未停过,而保障水上运输的安全也成了老何的一种使命。
穿过船厂的锻造声,何关明花费十几年的心血收集了数千张大运河图文资料,制作了几十艘运河的古船模型。五代传承的造船世家在这里融汇进运河的历史。
造船厂的师傅们又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例行训练,如今何关明的儿子也成为救援队的骨干。
不管是造船、还是水上救援。传承,对于运河人来说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一天的生活方式和真实的情感归宿。
当下的运河保护
大运河绘制的不仅是王朝梦想,更有百姓富庶,市井长巷里,人间烟火聚拢而来,大运河传承的故事还在讲述,有传承者,就会有守护人,现代人正在用前沿科技守护着这条古老的河流。
这里是苏州市环城河与山塘河的交汇处,由于运河河床随时间会发生变化,定期监测、第一时间了解运河现状,从而排查不确定因素。
每日对运河故道进行河道监测,是赵婷团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和王根生一样,赵婷也是运河岸边长大的孩子,对这条大河义重情深。
带着这份早把运河融进基因的情感,他们每日倾听着运河水的声音,在这样的科技监测手段之下,一旦出现河道或河床细微变化,文保所都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多部门对目标河道与沿线进行排查整治。除了对运河本身的监测,对于和河面上的古迹,他们更是关怀备至。
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它横卧大运河、澹台湖之间,与古运河平行,全长316.8米,宽4.1米,共有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带桥就是其中重要遗产点之一。
对宝带桥及运河航拍扫描工作,每周都在进行,持续不断地记录,为运河及沿线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也在为今日运河和运河文化留下一部日记,要把祖先的灿烂文明讲给更多后代人听。
对于绍兴人罗关洲来说,运河就是一条玉带,运河留存下的各类遗产就是玉带上的明珠。绍兴作为运河城市,古石桥密度、数量都达到全国之最。为让更多人了解这样的运河文化,他将古桥分门别类作画,并制作成为模型,建立展馆,不断把运河讲给更多人听。
在罗关洲眼里,围绕大运河的古石桥,处处可见古人的智慧。八字桥与广宁桥,均是宋代始建,横跨在运河故道和支流上,造型各有千秋。其中,广宁桥是绍兴现存最大单孔石拱桥,桥拱下有纤道,可供行走。桥上桥下两条道路交叉通行,故称古代立交桥,八字桥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它平面互通的特性方便了河道两岸的往来。如今,运河边居民通勤、上学、采买都要依靠这些构思巧妙的桥梁。
大运河沿岸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一个伟大农业文明的功能核心,见证了水道网络的发展在这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千里浩荡的大运河,沿岸编织起了太多悠久历史文化、城市文明,而大运河在保护和传承之中,也经历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
运河的转身
这是杭州人的特色出行方式——水上巴士,就像公交一样,水上客运给运河带来新的生命力,拱宸桥畔,每隔20分钟一班的运河巴士把市民与游人汇聚一起。早在明清时期,拱宸桥畔就因码头林立,而形成浓厚商业氛围,如今依然,这里是杭州运河边感受运河文化的绝佳场所。
杭州人俞悦乐,是个“95后”,和2500岁的大运河站在一起,他太年轻,但就是这样的时空跨度,依然因为大运河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年轻人。俞悦乐曾在父辈只言片语中了解过运河过往,从此为此痴迷,最近她常常留连于运河岸边,拱宸桥畔,她期望能与运河超时空对话,作为杭州钢铁厂改造项目设计团队的成员,接下来,她要把运河保护和传承融入到设计中去。
杭州钢铁厂,曾依托运河支撑起整个杭州发展,如今随着运河转身,它也即将成为活态运河文化载体,在保护历史记忆基础上,要植入时尚、潮流、跨界的文商旅业态,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大运河元素必不可少。
如今,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建设到了关键时期,京杭运河支流杭钢河已被拓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水上巴士能直抵这座运河工业遗存。从大运河诞生之日起,这条水道就与国家意志密不可分,而今天的新时代,它真正迎来了新生,成为一条人民的运河。
这条滚滚涌动的大河,曾是国家政治经济血脉,更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还有中国人的智慧文明。倾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体味大运河生生不息的传奇,大运河不会停留于文字史料,它会一直流动。从历史时光里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到而今的物阜民丰、岸绿水清,奔腾不息的中国大运河注定在世界潮流中继续奔流,关于它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
播出时间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大运河(下)源远流长
11月4日
CCTV-4 23:00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