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长按识别右方二维码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在乌干达度过的五年时光里,我结识了许多可爱的当地友人。有一位律师,他的女儿是大熊猫的狂热粉丝,曾真诚地询问我大熊猫是否真实存在;还有一位曾在中国留学的 “中国通”女生,立志在当地开办中文学校。而接触最为频繁的,则是一同工作的当地工人朋友。我们共同见证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条条道路如同希望的脉络,不断向最偏僻的角落延伸拓展。我们满心期待着,待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无需再踏上数公里崎岖颠簸的小路艰难前行,而是能够在平坦顺畅的公路上尽情地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中国土木东非乌干达办事处魏玉师
我在吉布提铁路项目工作,曾有幸参加了当地外籍员工的婚礼,亲身体验了不同于国内文化背景下的结婚习俗,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也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宝贵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梁峰亮
援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是我入职后参建的第一个项目,一晃在尼日利亚四年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青春岁月中的难忘记忆。作为项目翻译人员,我一方面加强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当地法律法规和民族语言豪萨语,为做好外联工作、密切与当地人的关系打下基础。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令我着迷,在庆祝当地传统节日开斋节的时候,我穿上尼日利亚民族传统服饰“章帕”和他们共同庆祝。农历春节时,我为非洲朋友们送去了红火的对联和新春祝福。项目部的中非员工在一起,相互交流、加深了解、互促友谊,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中铁十四局海外公司孙海鹏
我是中铁十四局多哥项目部的一名翻译,曾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大学毕业后入职中铁十四局,参建了多哥阿塔帕梅市政公路等项目建设。我深刻领会到了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职责分明、秩序井然,并对团队协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入职几年来我一直没有放松汉语学习,幸运的是,我还凭借扎实的汉语功底,争取到了进入中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习交流的机会,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中国。期待学成归国后,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多哥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中铁十四局海外公司多哥项目部魏雅
2018年,我第一次来到埃塞俄比亚,参与建设当地第二大变电站——博莱-莱米和基林托工业园配套输配电项目。驻地周边村庄的年轻人赋闲在家,为了帮助当地青年掌握一门谋生本领,项目决定开设工地学校,一对一教授施工技能,经过5年的实践锻炼,他们大都熟练掌握测量、设备安装、铁塔组立等技能,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好。每每想到这些,我觉得非常欣慰与满足。
我在阿尔及利亚四号环线公路项目综合办公室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人称“百事通”的项目司机法塔赫经常带着我去附近的小镇布鲁及亚采购。法塔赫有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对当地情况也很了解,在法塔赫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简单的阿拉伯语,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我经常向他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各种各样的美食,每每讲到山西的刀削面、淄博的烧烤、北京的烤鸭等等,法塔赫都听得十分入迷,对中国也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中铁十七局一公司徐翔宇
“为什么看月亮也是一种节日?”“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大熊猫为什么是中国的国宝?”面对外籍员工提出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我总是乐于回答。文化的融合是双向的,当他们好奇我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的互动像一股强大的能量在流动,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携手同行、美美与共”的深意。十八局尼日利亚公司开展了中文课堂、欢度中秋、庆祝当地节日等很多活动,为外籍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平台,我觉得我们像一根丝线,当千千万万条汇聚到一起,细密的针脚最终将描绘出一副精妙绝伦的锦绣之路。
——中铁十八局尼日利亚公司莫正军
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我参与了铁建国际与萨利马-苏阿克里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慈善活动。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准备米面粮油、洗漱用品等生活物资,向近百个贫困社区家庭提供援助。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广泛赞誉,尽管工作繁忙,但内心感到满足。答谢仪式上,我有幸与阿尔及利亚知名演员合影,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铁建国际北非区域公司郑迪
来源:中国铁建职工e家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