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广丰区:铜钹山的风骨和美

旅行   2024-10-25 09:58   江西  

身体一撞入铜钹山,便被她俘虏了。而且进入得愈久、愈深,愈被她原始野性的美深深吸引。她拉住了你的目光,牵住了你的耳朵,捉住了你的心,仿佛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张开了呼吸。踏上铜钹山地界,搭个取景框,随意一摆,框里便现出一幅幅写意画:一脉青山戴两三朵白云,数叶扁舟枕一顷碧波,三两飞鸟林间捉迷藏,一线飞瀑崖上练蹦极,一两弯炊烟从村舍屋顶偷偷探出了头,一条小径在脚下袅娜着一扭一扭就闪入了前方的草丛……

铜钹山铁山梯田。

铜钹山金属质地汉子气概的名字底下,怀抱的却是一坛女子般柔美的山水。铜钹山的美,不仅悦目,而且赏心。她的美,是渗透在骨子里的美。《广丰县志》载:“铜钹山位于岭底乡(现铜钹山镇)境内,武夷山脉东段北麓……铜钹山尖为最高峰,海拔1534.6米,远望如铜钹状,故名。”读读铜钹山的故事,你会发现,以“铜钹”两字为这片山水冠名,非但形似,更具神似,两相匹配,珠联璧合。
铜钹山的故事和她所在的城市一样古老。广丰建县仅百余年时,一名唤黄巢的铁血汉子便和铜钹山风云际会。这位落第书生,吟咏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诗句,揭竿而起。公元878年8月,黄巢义军攻占浙东,奇兵突袭,《资治通鉴》称其经铜钹山“开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诸州,十二月攻陷福州。”并乘势南下,转战两广两湖。中途失利,再度入赣,据铜钹山为大后方。公元880年,义军在鹤山大胜唐军,引兵北上。人迹罕至、默默无语的铜钹山铿锵作响,一时震惊朝野。公元884年,朝廷明令申禁,铜钹山成了封禁山。

红军岩。

封禁的链条锁不住铜钹山的浩然正气和凛然风骨。两百余年后,铜钹山水喂养的张叔夜,把他赋予的血性带上人生的征途。张叔夜其人,不只是小说人物,而是有历史真身。招抚宋江并非他最出彩的人生华章,他真正的人生巅峰用生命绘就。这位宋朝名将,不幸被俘,举家随徽、钦二帝北上。行至宋金界河白沟地带,放眼破碎河山,仰天悲号,拒绝进食,扼吭自尽,用生命绝唱谱就一曲悲怆正气歌。
拨开历史迷雾,一个比“狼牙山五壮士”更壮烈的故事,在90多年前上演。1932年初,21名红军战士,为掩护部队和百姓转移,弹尽力竭,集体跳崖,18人英勇就义,3人奇迹生还。红军的鲜血染遍七岩,七岩因此被改名“赤岩”,后又被命名为“红军岩”。青山无语,绿水无言,但铜钹山的角角落落,珍藏着红军鏖战于此的串串足迹。青山绿水刻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承载着一段让人血脉偾张的记忆。

九仙山。黄国锋 摄

就连普通的铜钹女子,身上也流淌着一腔宁折不弯的血液。传说中一位名叫白花的美丽少女,不贪富贵,不畏恶霸,为了捍卫纯洁的爱情,纵身跃下万丈高崖。巍巍白花岩,是她坚贞爱情的见证。就算平凡的铜钹汉子,胸中也怀抱着便民济世的古道热肠。一位无名的山民,为了便利旅人,零打碎敲,日扛夜驮,在山崖上堆砌出一条山石小道,不谋私利,不图虚名,默默奉献。长长“千工岭”,是后人颁给他的生命奖牌。
青山依旧在,数度旭日红。1997年4月,刚摘掉老区特困乡帽子不久的岭底乡,迎来两座电站、两座大桥集体竣工典礼,当时我作为广丰电视台记者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2006年,岭底乡撤乡改设铜钹山镇,声名鹊起。今天,铜钹山已成“秀出江西又一山”:九仙湖,波光潋滟;九仙山,奇峰罗列;红军岩,傲然屹立;白花岩,千峰竞秀;红豆杉,摇曳生姿;原始林,幽深神秘……
人文为山水增色,山水因人文添彩。辞书上说:“钹古称铜钹、圆盘。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以两片为一对,相击发声……”这就对了,铜钹山,这一天地之间的巨钹,一片是山水,一片是人文,而手执两片扣击的,便是风骨峭峻、勤劳智慧的铜钹儿女,他们演奏着人世间美妙的乐章,演绎着天地间大美的风景。

铜钹山微讯
重点宣传铜钹山旅游工作,公布相关政务信息、展示工作动态、收集民生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