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发挥科学教育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中的奠基作用,深化首批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根据《鄞州区教育局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鄞州实际,特制定本三年行动计划。
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推动鄞州区科学教育的“八个一”措施全面落地,每校至少配置1名校外科学教育副校长;建立100个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将中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升级一批多功能创新型综合实验室,遴选20个示范性实验室;打造60门精品课程;设立20个科学名师工作室,评选20个科学优秀教研组;搭建“4域9系”科学教育竞赛+平台,形成100项创新创意成果;推选100个示范性科学教育家庭;筹建鄞州区科学教育中心,绘制鄞州数字科普地图。通过“八个一”实施路径,形成科普教育和科创教育融合,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并举,全员参与和重点突出结合的鄞州科学教育品牌。
主要任务
(一)配置一名校外副校长,加强校内外联动。
建立科学教育双副校长制度。每所学校安排1名校级领导担任科学副校长,聘请至少1名科学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科技骨干等领域的专家担任校外科学教育副校长,校外科学副校长每学期为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指导学校科学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每所中小学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积极发展兼职科学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库和志愿者队伍。
(二)落实一个基地,深化理论实践融合。
遴选培育100个校外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每所学校至少建立1个校外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充分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实践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将科学教育理论与科学实践、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为学校科学教育实践提供学习路径,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好扎实基础,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三)创建一个实验室,促进实验教学常态化。
建立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小初一体化培养机制,将中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综合素养。出台鄞州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升级改造一批实验室。制定鄞州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标准,规范实验室使用标准,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实验耗材、科学工具箱等设施设备。积极建设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教育创客空间等多功能实验室,评选20个示范性实验室。研制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实施意见及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强基工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赋能的实验教学,拓展科学实验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健全多维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
夯实科学教育的学校主阵地,充分考虑科学课程的学段差异与层级衔接要求,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科学课程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工程启蒙等地方课程标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校制订实施跨学科、项目化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推出“1+N”课程模式,即科学文化类课程+N类自主选择参加的科学教育拓展课程。其中“N”需满足学校薄弱学科建设、学生兴趣爱好等需求,以实现课程菜单式定制服务。通过三年时间,打造60门科学类精品课程。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加强教师人才链建设。
配齐配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加强中学实验员配备,明确职责要求,定向补充小学科学专职教师,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加强科学竞赛教练培养,增设实验操作技能专项评比,纳入优质课评比体系。深入推进科学教师师资素养提升行动,增加中小学科学教师(含兼职科学教师、实验员)培训项目,实施全覆盖培养方案。评选20个中小学科学(技)名师工作室,20个科学优秀教研组,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教研员等辐射引领作用,助力未来科学名师培养。强化校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区域间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际教师互派、联合教研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六)搭建一个平台,发挥科学竞赛+作用。
建立区、校级“科技节”活动体系,制定年度赛事活动清单。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段、分年龄开展科学启蒙、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等竞赛活动。搭建“4域9系”科技竞赛平台,从师资培训、八大联赛、夏令营、科技节4个领域入手,打造航模、风筝、创新、创意、编程、机器人、科普行动、STEAM教育、教师发展9个系列竞赛活动,建立以赛选才机制,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形成100项创新创意成果。
(七)拓展一个阵地,构建家社校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家庭科学教育阵地,启动实施“科学教育进万家”行动,开展家庭科普讲座、家庭科普知识竞赛、家庭微实验室创建活动,推出100个示范性科学教育家庭,让更多家庭关注科学教育。联动有关部门、单位建立“科学教育大课堂”专家团队,引导广大家长开展家庭科学教育和亲子科学研学等活动。用好社区青少年宫,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八)利用一张名片,打卡鄞州科普地图。
筹建鄞州区科学教育中心,以“普及+拔尖”分类培养方式,加快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绘制鄞州数字科普地图,联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工农企业等场所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分时段实行有序预约参观。按“一社(村)一特,一街(镇)一品”理念,构建全覆盖的特色实体科普文化场馆体系。通过学校组织,家长陪同等方式进行打卡活动,激发学生对“大科学”的学习兴趣,培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完善各单位、部门之间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凝聚科学教育共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保障经费投入。做好财政性经费保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推进。协同相关部门统筹开放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完善政策和经费支持的长效机制。统筹使用好科学教育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教学装备配置、科学教师培训、科创项目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科技场馆和基地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
(三)强化评价机制。将科学素养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验收。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将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情况纳入责任督学工作,建立科学有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科学实验开课率、科学教师专职率、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实践参与度等。
(四)加强宣传推广。将科学教育作为“双减”宣传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专栏专刊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区域和各中小学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大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为各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培育样本。
扫码查看附件
鄞州区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建设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