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与特色研究方向一览表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4人,省部级人才10人,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1支和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支。
现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车辆工程、道路交通运输、动力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车辆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首批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21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余名。
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12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22部、教材31部;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
1、学科简介
车辆工程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199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成为学术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24年成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现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车辆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与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八五”到“十二五”期间,连续五届被遴选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016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2020 年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
2、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1人,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山东省高校车辆工程重点学科首席专家3人。
3、实验平台
学科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实验室、智能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汽车振动与噪声实验室、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达1800多万元。另外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通汽车工业集团等国内10余家科研机构及大型汽车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4、研究方向
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与控制、智能/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系统、车辆轻量化设计与制造、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集成设计与控制、动力系统集成设计与控制、整车能源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能量管理等方面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其他奖励16项。
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考察自行研发的高性能镍氢动力电容电池电动汽车
依托以泰山学者张学义教授为院长的汽车电气技术研究院,开展混合励磁驱动电机及控制、弱混合动力起动发电系统、汽车电源及嵌入式系统等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技术在福田汽车、唐骏汽车等公司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泰山学者张学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以智能/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汽车通讯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为基础,主要从事包括线控传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以及主动悬架在内的全方位线控底盘系统设计、优化与控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与潍柴集团、唐骏欧铃、航天威能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
智能/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系统测试平台
以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虚拟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动力学分析与动态设计、整车结构安全性优化与实验测试、汽车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声模态优化匹配与减振降噪技术等。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与中国重汽集团、北汽福田、潍柴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整车六自由度运动仿真平台
运用多学科性能仿真技术与现代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车身板成形与制造质量控制、车身高质量建模、零部件结构的薄壁化、复合化方法等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
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
5、毕业去向
毕业后部分同学去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博士,部分同学就职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徐工汽车研究院、上汽通用东岳汽车、现代汽车(烟台)研发中心、吉利汽车、中通客车等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
1、学科简介
1977年设立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是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交通运输类专业,2001年获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省部级以上人才10人。聘任青岛海信网络科技马晓龙总裁、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李平凡主任、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吕安涛研究员、淄博交警支队胡波支队长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本专业教师队伍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车辆工程、轨道交通、数学、系统工程和地理信息等多学科背景,充分体现了交通工程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实验平台
学科拥有车辆工程与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山东省智慧城市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运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高层次科研平台,设备总价值达2000多万元。本学位点在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高速集团、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多个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实践锻炼及科研提供保障。
4、研究方向
学科以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先进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驾驶决策规划技术、协同控制技术、以及通信与安全防护等先进载运工具运用技术研究。拥有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2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
氢燃料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
以智能车路协同控制与交通大数据应用为主线,重点在道路交通状态感知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车路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交通流组控动态协同优化方法,开发了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系统,应用于全国80余个城市,有效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促进了智能交通领域的科技进步。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智能车路协同控制仿真系统
以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线,重点研究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载运工具碰撞安全、驾驶行为与行驶安全、动态路网交通排放智能监测及管控、交能融合场景下车网融合及车桩协同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人-机-环境综合仿真实验系统
围绕道路基础设施建养理论与技术,重点在智慧绿色建养方向开展研究。突破了公路工程天空地一体化协同监测与公路技术状况评价、“绿色-耐久”路面结构与材料协同设计、公路工程开挖致灾机制与动态智能防控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近五年主持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0项,出版专著2部,省部级奖励以上2项。
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及性能检测
5、毕业去向
毕业后部分同学去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博士;部分就职于各地市交通运输局、交警支队、轨道交通集团等交通类企事业单位;山东高速、中国重汽、北京易华录、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南京莱斯、歌尔股份、潍柴动力、友道智途等行业龙头企业。
1、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始建于2001年,所在专业是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山东省“十三五”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06年获批“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7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2、师资队伍
拥有教师34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百层次人才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柔性引进德国工程院院士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学者(海外)1人。本专业教师队伍具有传热传质理论与节能技术、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新能源利用与储能技术、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等众多研究背景,充分体现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实验平台
现拥有山东省高校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德分散灵活能源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高校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与节能技术淄博市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3260㎡,设备总值3820余万元。
4、研究方向
已形成了传热传质理论与节能技术、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新能源利用与储能技术、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料流式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奖励2项。
自主研发的料流式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致力于低品位气体燃烧和生物质等有机固废燃烧机理、燃烧过程控制和装备开发的研究,承担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形成了煤矿乏风瓦斯热氧化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自主研发的vocs旋转逆流燃烧实验台
自主研发的10t/h生物质供热锅炉
致力于研究热储能、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多种储能科学,与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和热力学交叉融通,探究增加储能密度及储放能速率的方法,并开发在发电、钢铁、焦化、石化等行业的储能应用技术。承担10余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电池热管理性能测试实验台
储热单元蓄放热性能试验台
致力于动力电池/飞轮储能/内燃发电等多能源系统复合技术、高性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内燃机先进燃烧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系统研究了HCPE配流系统的有关理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项。
自主研发的氢燃料液压发动机
5、毕业去向
毕业后部分同学去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部分到汽车集团(一汽、上汽、广汽、潍柴、重汽等)、电力集团(鲁能、华能、华电、中广核、国家电网等)、节能环保企业、发动机制造企业、能源动力装置设计院所等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就职。
1.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最高6000元/年。(学校录取的推免生正式入学报到后,在一年级可享受新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2.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000元/年。
3. 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奖学金:奖励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大型赛事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4. 研究生科汇奖学金:旨在激励刻苦学习,在课程学习环节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
5. 研究生助学金:9000元/年,按月发放。
6. 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和助管) 岗位津贴:学校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
7.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
8. 交通学院院长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
随着国家、学校、院系、导师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多方合力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奖助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奖助覆盖面和资助力度将会持续加强,为研究生安心学习和潜心研究提供坚实保障。
学院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年均超过95%,累计考取博士研究生40余人,主要考取学校为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潍柴动力、一汽解放(青岛)、中国重汽、中通客车、山东高速、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北京易华录、南京莱斯、鲁能、华能、华电、中广核、国家电网等行业龙头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0533-2782143 (张老师)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0533-2780876 (李老师)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址:
https://yjsh.sdut.edu.cn/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网址:https://jtxy.sdut.edu.cn/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报考咨询QQ群:
208830521
注:拟招生数栏括号内数字为接收推免生计划数。
来 源: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排 版:张诗婕
责任编辑:张诗婕 马文卓 马可婷 王新亚 赵润林
初 审:张诗婕
审 核:李 锋
总 审:蔡清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