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在“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里新增29家中国企业。这是该法令自2021年生效以来,最大规模一次扩容,上榜企业总数也增至107家。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计划在感恩节假期之前公布新规定,将多达200家中国芯片公司列入贸易限制名单。
截至今年10月31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维护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单实体共3870个,其中中国有1012个。加上这一波,实在让人感慨,美国真是“杀疯了”。当全球超过60%的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制裁范围,美国也彻底坐实了“世界头号制裁大国”的称号。
作为一种斗争工具,制裁就是通过切断原本与对方的联系来给对方施压。从历史上看,这一招早早就进入了美国政府的工具箱。一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应用这种经济的、和平的、沉默的、致命的补救措施,将不需要武力。”但当时的制裁更多针对纳粹等众矢之的,因而带有正义色彩。
然而,在见识了制裁工具的能量之后,美国的正义原则渐渐就被野心侵蚀了。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为了在冷战中取胜,美国无所不用其极,制裁工具的使用也就愈发任性。即便后来成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保持了使用制裁的惯性。
另外,与对外宣战需要获得国会授权不同,美国总统宣布对外经济制裁无须获得国会授权,同时,美国国会也享有相当大的对外制裁权力。而且,国会的制裁更多地针对如违反人权、宗教迫害、政治迫害、核不扩散等特定议题。可以说,制裁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数十年来,从日本东芝,到法国阿尔斯通,再到德国西门子,几乎国外的每一颗“新星”都要遭到美国制裁。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制裁技艺也在“精进”。比如,“聪明制裁”逐渐成为今天的主要方式,一是化整为零,不对有关国家进行全面制裁,只针对性地制裁相关人员和部分领域;二是挑拨离间,对一国政权进行打压,但名义上不针对该国人民。
如今,中国企业遭受的大多属于此类。虽说“玩法”不同,但内核一以贯之,就是尽量延缓中国科技的更新换代,制约国家实力的进步,进而维护美国的独霸地位。
竞争不过就使坏搞垮,这是美国的应对之法,而经济制裁就是最顺手的那件武器。这些年搞下来,美国愈发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强行挽尊、色厉内荏,俨然一副“破落户”模样。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在 1945-1969年、1970-1989年、1990-2000年这3个时段,美国对外制裁的成功率分别是50%、31%和29%。虽然尚无最新数据,但可以看出,大趋势是制裁成功率持续走低。
至于原因,倒也不难推知。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的经济表现与外界制裁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特别是美国一手遮天的时代过去了,互通互联的大环境下,一国经济“西方不亮东方亮”。
更何况,美国经济本身也在全球这张大网之中,制裁很容易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与中国“脱钩”严重威胁美国在贸易、投资、服务和工业等领域的利益:如果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将令美国经济在2025年前每年损失1900亿美元;美国投资者可能因“脱钩”每年损失250亿美元资本收益,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损失最多高达5000亿美元……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招聘了首席制裁经济学家,分析美国出台的制裁措施对该国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附带影响,以向美国政府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可见,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制裁的副作用。制裁清单越拉越长,心里越来越虚,这是聪明还是愚蠢?
撰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