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巍巍井冈山,峰峦叠嶂,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燎原,如今,千里故地已是旧貌换新颜,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7月8日至12日,由校工会、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办组织举办的红色实践教育培训班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举行。来自全校32个单位的35位青年教师代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微党课”、访谈教学、体验式教学、红歌教学等多种形式寻访红色足迹,学习践悟井冈山精神,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赓续相传。
筑牢信仰之基,始终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开班仪式上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学课程。“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实践队员们对井冈山革命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感受着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熠熠光芒。
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图片,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岁月的光辉历程。“见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诞生的八角楼的灯光”、“腹部中弹将肠子塞进腹内,继续战斗至牺牲的萧劲”、 “用身体为挡住枪口,为战友们铺平胜利道路的马义夫”、“身怀六甲坚持忍受各种酷刑壮烈牺牲的伍若兰”、“让实践队员深刻了解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领悟了在当时艰苦的革命条件下,井冈山战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来自土地学院的赵圆圆通过参观井冈山博物馆认真梳理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她谈到: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体会到了我们如今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支撑他们的是理想信念,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同样需要坚定信念、敢闯新路。
“井冈山的革命史,是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每一次聆听都是灵魂的震撼”。在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后,实践队员们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切身体验“长征路”。来到黄洋界哨口,感受革命者们在艰苦环境中锻造了乐观主义精神与顽强拼搏的斗志。来到当地老乡家自做红军餐,深刻感受传承至今的“军民鱼水情”。
食品学院教师张博雅站在黄洋界上,回想起当年红军将士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壮烈场面感触颇深。她认为,红军战士们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里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小溪,都承载着革命的火种和不屈的精神。回望过去,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激发了我们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实践队员们踏过109级台阶,向革命英烈致敬默哀。现场的“微党课”,队员们驻足凝视,认真倾听,深沉回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深切感悟革命先辈以身许党、热血报国的崇高精神,英烈们光荣牺牲的故事让在场的学员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革命先烈的感激与缅怀,也是对在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承诺。来自党政办公室张鑫为张子清烈士事迹所动容:面对医疗物资匮乏,张子清忍痛不用麻药,用刀切开脚板取脚踝中的子弹,三度昏厥,展现了超凡的毅力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把食盐留给战友,我要以张子清等无数井冈山英雄烈士为榜样,继承革命英烈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做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自觉弘扬者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条件十分艰苦,军民面临的处境极为困难,毛泽东、朱德同志率先垂范,带头“节约每一个铜板闹革命”。“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是当年红军在艰苦条件下那种乐观向上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茨坪毛泽东旧居,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正是在这些简陋的房屋里,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一边开展武装斗争,一边进行红色政权理论研究工作。通过现场党课,实践队员们对于毛泽东同志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崇高品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生在新时代,我们不必靠“红米饭、南瓜汤”维持生活,也无须“日着草鞋、夜打灯笼”开展工作,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不能丢。必须时刻以先烈先辈为榜样,深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根子,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小井红军医院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的红军医院,见证了革命年代的悲壮和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也是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1928年10月,红四军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建成了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战地医院。当时的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志,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历任辽吉省委委员、辽吉一地委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在医院的木质墙上,还可以看到曾志的遗嘱手稿,她要求亲属:“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中设灵堂;京外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不要通知……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言辞凿凿,掷地有声。站在“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石头墓碑前,人事处的迪娜心里发出强烈感慨:这就是他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所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享受着先辈们“前人吃苦,后人享福”的红利,很容易在富足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井冈山精神提醒着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使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永远向前!
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进者
时代变迁,英雄主义情怀不能被磨灭。实践队员在“井冈山精神 代代相传”老红军后代访谈活动现场聆听井冈山斗争时期将领袁文才、王佐烈士孙子袁建芳、王生茂;原中组部副部长、井冈山老红军曾志孙子石金龙讲述英雄先辈的革命战斗经历,传递优秀的家风故事。大家不禁感叹,红色精神传承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每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
来自马院的思政课教师冯淑萍深深被井冈山孕育的革命精神所打动,她认为,井冈山之行是一次一场精神的洗礼,红色的洗礼,这里不仅有伟人,更有英雄烈士的群像,数万千岗儿女在这里为了革命忘我战斗、流血牺牲,与我们的党和军队谱写了一首鱼水情深的赞歌,一定要把井冈山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井冈山精神赋能课程建设,提升课堂质量与教学效果。
在“品读红色家书 不忘初心使命”环节,一封封烈士的家书,纸短情长,满怀情意,是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拳拳心声、切切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员们聚精会神聆听故事,感受那段革命岁月,不时擦拭湿润的眼眶,一次次用掌声表达致敬与感动。
透过家书,实践队员们走进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大爱、饱含情怀的烈士精神世界,深深为他们的铮铮铁骨所振奋,被他们的侠骨柔肠所感动。工会副主席武晓兰不禁感叹:“一封家书,寥寥数字,一字一泪,若不是捧着这些家书,怎能想到一个在酷刑面前如此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又有着如此的绕指柔情”。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课程结束的尾声,基地里传来学员们激情澎湃的歌声,《十送红军》、《井冈山》等一曲曲红歌在报告厅唱响,队员们也随音符走向烽火年代,点燃了铭刻在心中的红色激情。每一首红歌,是对老一辈革命人艰苦奋斗的记录,也是蕴含在红色土地上代代相传的传承。正如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旭在结班仪式上讲的那样,“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传到青年手中,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当不负盛世,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荣光。”
学员感悟
李鹏慧(后勤保障处):唱响红歌,聆听历史前进的足音,铭刻革命英雄主义痕迹,扬信仰之光。我们要将革命历史铭记于心,更重要的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正能量。生长在和平年代不见得能做什么伟大的事,但可以怀着伟大的心认真对待普通岗位的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侯翱宇(国际学院):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顽强奋斗精神,激励我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传承井冈山精神,将其融入教育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任务,以身作则,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习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在工作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贡献力量。此外,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服务意识,关心和帮助学生,做让学生和人民满意的教师。井冈山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赵鑫(农学院):第一次来到了我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天下第一山的厚重历史和井冈山精神洗礼了我的内心。踏过先烈们用血染红过的土地,了解一个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入党誓词中每一个字的含义与重量,也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的责任与光荣。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牢记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勇担当强农兴农历史责任,努力培养新农科人才、产出更多有价值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张路(经管学院): 在这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上,我们认真聆听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参观黄洋界哨口,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我们穿迷彩装、做红军餐、体验风雨同舟、伤员救护。每到一处,皆是教育。虽然革命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井冈山精神却是永恒。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去,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传承和弘扬,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胡宇声(动医学院):井冈山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我对中国革命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井冈山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博物馆里革命先烈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户外团队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进了同事间的了解和团队凝聚力。这次学习之旅,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决心。
编辑/梁竞文
责编/王晓芬
中国农业大学工会